大学生走近生活,感受农业生产技术变迁
“这70年祖国的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就拿我们农村来说,你瞧瞧,原来的茅草屋现在都变成了小洋楼,再看看田里,都是机器在忙哩!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头,给它们发号施令就行了,这搁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7月10日,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吴嘉辉在村头随机采访一位老人,老人感慨说,这些年农业生产的技术变迁让他切实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
“我”是青年观察家
为了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中的“青年观察家”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专项调研活动号召,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同学们从自身专业特点出发,聚焦祖国发展的重点区域、重要地点。于7月7日至7月19日,历时12天,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去往新疆阿克苏,宁夏银川,黑龙江齐齐哈尔,河南平顶山,江苏南通、镇江、泰州、盐城等地农村,开展与数据调研有关的实践活动。
7月12日,在银川,同学们去到了西夏区银川林场场部。这里是银川的特产加工产品——葡萄酒的原料,葡萄的集中种植地之一。负责人热情的给大家介绍整个葡萄种植的大概情况。从户外开始,他指着一大片青色的尚未长开的葡萄:“这是我们银川的大粒葡萄,叫马特,现在还在肆意生长呢,还没有成熟。”接着,从室外葡萄林来到了室内,很明显能感受到整个环境的舒适度提高了。“这就是我们银川的智能化葡萄大型拱棚,一个拱棚的面积大概在13.5亩地,非常的大。”负责人介绍道。被问到两种种植方式的差异,负责人接着补充说:“室外葡萄有固定的的上市时间,受天气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种植方式比较原始;而室内种植,不确定因素减少了,生长周期一定程度上可由人为控制,收益比较稳定,是改进过的生产方式。”说道这里,他邀请同学们去参观拱棚环境控制设备,整个仪表盘通过一个遥控器都可以控制,非常方便。
图为大学生在银川葡萄种植地拍摄的大棚外景,感受农业种植技术变迁
风雨70年,“我”与祖国共成长
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深入调查地区的社区、乡村企业等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宣讲活动,以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讲好履职敬业、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增强基层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进行宣讲的同时,大学生们还精心准备了以“庆祝祖国母亲70岁生日”为主题的文艺表演,让乡村民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这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图为大学生走进基层社区,进行主题文艺表演
模拟车间,感受实践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基层企业的支持和促进。大学生们前往当地有名的基层企业,深入车间,体验先进的生产设备对农村生产技术变迁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之下,感受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以外的实践内容,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认知。自己也做一回小小工人,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有不懂得地方还能和师傅们有效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图为大学生在乡村代表企业进行主题宣讲
结合所学——听,数据的声音
这次实践主要的调查方向是:各地70年农业生产技术变迁。具体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调查地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对当地调研对象的数据收集和内部因素分析得出相关数据结论,再将所有小组的地区数据进行加工汇总,以江苏为代表的东部为主、其他地区为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形成一般性的数据结论,加上问卷调查及调查访谈的直接结果进行整合汇总,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活动结束后,选择其他同样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分析对象,将此次调研所得结论和数据运用到这些样本的经济发展数据中,对数据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实践验证。实现数据和经济发展变化现象之间的直接“对话”,让大家能够一眼就能明白这些地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图为大学生和村民一起,实地感受农村种植方法变化
此次活动是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性较强的一次实践,结合了当下建国70周年的时代背景和与农业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的专项数据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研究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66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