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进行论题调查的第一天,总体来说,是没有达到我们的理想水平的。首先,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抗拒,可选择的对象区间小。村民们对于调研者的观点是带有一定的误解的,从我们开始问到基本的年龄起,便产生了警戒心,开始回避我们的相关问题。同时农村空心化使得调研对象难以找到,附近的居民点较为稀疏,且基本是6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也对自己可完成有效问卷的信心较差,影响了我们调研工作的开展。其次,文化贫困的本质让调查问卷的可利用率变得困难,回收的问卷得到的答案是较为统一的,难以形成对比数据。最后,采访者本身的条件限制制约了我们的调研范围。我们是通过步行的方式,无法到达较远的地方。队员们语言沟通不畅,基本上是队内会使用方言的在沟通。
但同时,此次的出行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村民在拒绝了我们的时候,为我们也推荐了别的聚集区,同时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认可,不再怀疑是传销组织。而且一次次的碰壁,让我们从研究方法,实施方式有了一定的反思和创新。关于调研的问题,经过具体的实施也有一定的改动想法,为我们下一次出行修正方向。
针对今天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方法从定量分析调为定性分析,并着手寻找特定的群体(其实觉得这个的实施也有点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缩少我们的样本数量。也可以根据村民的回答适当的调整出行的时间和人数。对于对象可填问卷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将其改成访谈形式,直接进行问题提问,收集录音,整理成录音稿。以上便是我今天的总结,具体实施还要有待商榷,共同讨论,争取做出更好的调研结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5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