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18日电(通讯员 潘艳群 胡瑜桐)云雾缭绕,黛山起伏,7月7日至11日,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兴农茶小苗”实践团队前往黄山皖南综合试验站进行为期四天的调研实践。实践团积极围绕“乡村振兴谱新篇,青春建功新时代”的主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两会热点“乡村振兴战略”,继承发扬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艰苦奋斗,献身三农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梦,开展茶园管理工作、地区茶产业及茶树品种调研等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抵达皖南综合试验站拍照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瑜桐 摄
劳作纤陌之上,座谈会中深交流
7月7日下午时分,实践团和指导老师在试验站站长孙长应及基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黄山区茶博园开展茶园管理工作。“生长在茶树周围的杂草一定要拔除干净,让茶树的根部露出来。”指导老师杨云秋一边认真地讲解杂草除治方法,一边亲自动手示范给队员们看。“杂草拔起来时,根部会带有较多土,要把这土抖落下来,不然泥土被带走,就不利于茶树生长了。”孙老师以及实验基地的姜鹏老师也在田间地头给予专业的指导,并且向团队成员介绍周边种植的各类茶树种的生长状况,辅导员汪小钢老师也亲身实践,与实践团一起下地除草,并且提醒同学们:“拔除的杂草要铺放在茶树根部,可作为茶树的天然肥料。”队员们仔细地听取老师们的方法,科学除治,不畏高温,鼓足劲头认真地劳作。一番劳动过后,队员们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了实践中,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茶树栽培育种的不易。
图为杨云秋老师一边给队员们讲解理论知识,一边亲身实践。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瑜桐 摄
晚饭过后,试验站基地的各位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开展了座谈会,孙老师首先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基地的基本情况,随后,团队代表进行感悟小结,纷纷向随队老师以及基地工作人员表示真挚的感谢,队长也对此次调研要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做了详细报告。在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更加明确此次调研活动的重要性,为随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孙老师寄语团队成员:“要重视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历练自我,增长才干!
图为孙站长,指导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们一同开展座谈会。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瑜桐 摄
实地调研访茶情,茶园观察采样品
毛主席曾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月9日上午,实践团秉着“科技支农”的理念,实地走访当地居民,开展对太平猴魁茶产业及品种的调研。队员们积极与茶农交流,了解茶农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及销售、茶叶种植对经济收入效益影响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更进一步了解当地太平猴魁的种植及品种种植情况。
图为队员正在对当地茶农进行采访及问卷调查。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瑜桐 摄
下午,实践团前往茶博园对从西南地区引入的大叶种茶树在皖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观察,包括对茶树病虫害、发芽密度、株高、株成活率等生长状况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引进的茶树种进行随机枝条取样,为后期茶叶鲜叶生化分析实验储备材料。
传承革命精神,弘扬茶人精神
“青山埋忠骨,英魂励后人。”7月10日上午,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马静静的带领下,来到黄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革命烈士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及伟大精神令队员动容。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艰苦卓绝,勇担时代重任,这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团誓词。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瑜桐 摄
下午,实践团在试验站的实验楼内开展了制茶体验活动。队员们从茶博园带回自己亲手采摘的鲜茶叶,在制茶人员的指导下,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道工序来制作红茶,体验红茶的制作工艺,感受茶的文化魅力,弘扬茶文化,传承茶人精神。
在三下乡过程中,校领导及学院老师们前往试验站来对实践团进行慰问关心。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肯定,并对实践团成员们寄予厚望,寄语青年一代的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特色茶人,结合自身经历勉励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
古语言之:“蜘蛛结网,于树之枝。大风忽起,吹落其丝。蜘蛛勿惰,一再营之。人而不勉,不如蜘蛛。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经过短暂的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员们懂得了持之以恒,有毅力能吃苦才能把事做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孕育于渺小中,三下乡实践中,虽然每天忙得身心疲惫,但痛并快乐着,这是一个小的起点,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大学还有更多磨难会历练我们,更需要我们挥斥方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49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