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7月18日电(通讯员 王子健 )“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此概念。在十九大,习总书记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实践中为黄山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计。7月8日,安徽财经大学“美丽中国黄山行”实践团走访走访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旅游局等部门,了解黄山市区及著名景区的生态建设情况。
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
据黄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跟我们反应,不文明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情况并不少有,虽然最近建设文明城市,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没有举措能极大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负责人又说到:“最麻烦的是黄山景区,它不像市区,景区内垃圾回收困难,需要人力回收。”这种行为更加促进了政府宏观政策的实施。以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等“五控”为抓手,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推进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抓好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淘汰等工作,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尤其要围绕新安江、太平湖和阊江三大流域,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沿江沿湖排污口的监管,完善城市雨污管网,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处置PPP项目。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辐射安全管理,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在城市中生活垃圾产量与城市人口密切相关,人口越多,产生的垃圾量越大。我们从景区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在黄山景区生活垃圾产量与景区内人数直接相关。而且游客与当地居民垃圾日产量不同,不同类型的游客垃圾日产量也不相同。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作为自己娱乐消遣的方式,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游客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处理面临巨大压力。我们从黄山环保部门了解到黄山景区每天产生的垃圾高达几吨,一位环卫工人告诉我们,他们每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扫帚几乎不停,游客在前面走,他们就在后面跟着清理。由黄山景区的垃圾量可以想象到全国其他景区的情况,如果全国景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都被统计累加,那将不再只是环卫工人对景区垃圾清理感到压力巨大,而是折射出“景区垃圾分类处理”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很薄弱。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标语在黄山景区每隔几米几十米的垃圾箱上都能见到,但垃圾箱里的垃圾是果皮、饮料瓶、纸巾、废纸箱混在一起。我们还了解到即使垃圾箱里的垃圾分类了,运垃圾的车都是将垃圾箱里的垃圾直接倒在车里拉走,费劲分好类的垃圾还是会混到一起。
对黄山市垃圾分类的建议
按照区域进行垃圾相关服务的划分和界定。在垃圾处理环节,垃圾总量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进行处理,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效应。尤其是餐厨垃圾处理,在产权不明晰和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餐厨垃圾会被非正规企业以稍高价格收购,导致正规垃圾处理企业收集的垃圾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造成设备的闲置。所以,界定区域内产权才能保证企业一定的处理需求量。按照区域进行产权界定后,有利于企业进行产业纵向一体化,减少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并且有利于企业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持续运营。
结束了第一天的走访后,我们收获颇丰。7月9日一早,我们便乘车前往本次实践的又一地点,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风景奇绝的黄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徒步在街巷,感受着黄山的风土人情,黄山烧饼,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中午,我们品尝了黄山著名徽菜,黄山二石,毛豆腐,臭鳜鱼,一品锅……别有一番风味。午饭后,我们在屯溪街区,随机采访了一些商户,他们大多是当地居民,因为对黄山的习惯与热爱,在此地已生活多年。
后来,我们马不停蹄乘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宏村。我们欣赏着窗外的风景,畅聊一路,不亦乐乎。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画里乡村”之称。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我们置身其中,感受着古镇的人杰地灵。其间,我们还访问了宏村的居委会,向他们询问了一些关于古镇环境保护的问题,收获满满。晚上,我们在当地一家民宿住下来,感受着徽派建筑的别样韵味。
睡前,我们一行人总结了今天的收获与感想。我们发现无论是屯溪老街还是宏村,这里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与现代化商业街区的结合,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大好。但是,由于游客的逐年增多,对当地的环境保护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何解决热门旅游地的环境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7月10号一早我们就来到了黄山景区。我们先找到事先联系好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采访。问了一些与景区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问题,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让我们对黄山景区的环保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告别工作人员后我们开始爬山,一路山清水秀,但偶尔也有到处乱扔的垃圾现象。我们发现爬山路途中有很多的石头垃圾桶,工作人员把天然的石头改造成垃圾桶,这大大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经过一路的攀爬,我们也对黄山景区的环境保护现状也有了基本了解。
到达光明顶之后,这里有很多欣赏景色,拍照休息的游客,于是我们拿出准备好的问卷,让游客们帮忙填写,同时,我们还向游客们宣传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游客们的认真填写和交流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经过这次在黄山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了黄山地区的垃圾分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是居民和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有关部门的监管不严格,垃圾分类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现在大学生出外旅游的越来越多,而对于景区的环境保护并不是很在意,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在交际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使认识产生和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实践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才能将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应用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44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