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金豆 闫嘉琪 尹若晗 伽晗影)为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传播文化正能量,近日,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郑在传承,文化有我”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专项调研活动。
陶瓷之中见丹炻。调研队在指导老师任彦松的带领下来到郑州黄河迎宾馆中原文化会客馆,于内室和赵家丹炻艺术第十五代传人赵承祥会面,赵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抖擞。队员们围坐在赵老周围,与他一起品茶,听他讲述丹炻文化。赵承祥介绍,丹炻是用炼丹的原理烧制的土制结丹炻器,简称丹炻。赵承祥拿出珍藏的丹炻艺术品供队员们观赏,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赵家自宋代就开始制作丹炻,虽几经波折,但赵家仍不曾放弃,丹炻艺术方传承至今。赵老自豪地告诉记者:“赵家人心里一直存着的信念,就是不能让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艺术失传。”别过赵老,队员们感慨万分。队长刘天艺说道:“丹炻工艺品传承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将传承精神发扬光大。”
(队员们围桌而坐,认真聆听赵承祥讲述丹炻艺术和家族传承史。本网通讯员 王海欣摄)
聆听非遗项目“淮阳泥泥狗”公益讲座。国家级非遗项目“淮阳泥泥狗”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许述章在黄河迎宾馆中原文化会客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图腾崇拜历史渊源之淮阳泥泥狗”专题公益讲座,调研队和社会各界非遗艺术爱好者到场聆听。许述章从“泥泥狗”的缘起、制作以及传承三个方面入手,以其丰富的制作经验和形象的讲解方式与大家分享“泥泥狗”的相关知识。他讲到“泥泥狗”历史绵远流长,是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是中华民族的民俗艺术瑰宝,给人以永恒的生命印象,向世人证实了民间美术与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历史事实。在简述泥泥狗制作方法时,许述章结合自己的家庭传承经历向大家生动阐述该作品的创作过程。
(许述章在讲座现场演示“泥泥狗”制作要领。本网通讯员 王海欣摄)
互动环节,队员王海欣提问:“‘泥泥狗’的外形和风格是否会为了适应当代青年人的喜好而改变?”许述章答:“‘泥泥狗’的外观可能会随时代发展而变,但传承人不会丢掉本来的文化底蕴。”
“这场公益讲座生动有趣,我们领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学到了非遗创作的专业知识,也让这次的实践课程变得丰富多彩,”队员丁越峰如是说。
手绘团扇,品味经典。为在实践中感悟经典传承,在创作中品味文化底蕴。调研队三顾中原文化会客馆,学习团扇绘制,队员们在厅内见到了蛋雕非遗艺术传承人丁洪波,他向队员们讲述团扇历史并倡导和鼓励队员们要去了解历史,弘扬历史文化。对于团扇绘制,丁洪波讲道:“团扇重在勾画,但它存在有空间和自身是丝织品的限制。”接着,他亲自为每个队员们勾画底图,指导调色并正确握笔姿势。过程中,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闫合占到场观看。丁洪波帮助队员修改作品,丰富绘画质感。绘制完成,闫合占对队员们的成果加以赞许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全心投入创作。
(丁洪波指导团身绘制,队员认真聆听。本网通讯员 王海欣摄)
随后,闫合占和队员们进入茶室,听总经理刘宥林分享关于刻章的经验故事。刘宥林告诉队员们,他自学刻章已有多年,现在已有成品50多件,“技艺总是从生疏到熟练,过程的艰辛如人饮水,但进步的喜悦更让人难忘。”讲到学习经历时刘宥林笑容满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刘宥林问到队员们的学习感悟,队员孙锦晶笑着道:“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时有些迷茫,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和队友的帮助,总算摸清了制作要领,内心十分满足。”在和刘宥林的交谈中,队员们表示十分赞同刘宥林非遗进校园的提议。“我们同学们多接触非遗文化,陶冶情操,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们愿意带着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队长刘天艺如是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4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