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提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矛盾同样也体现在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上。位于河南省项城市丁集镇境内的谷河在早期生产劳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主要用于防洪除涝、清洗作物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个处在中原大地的农村小镇也掀起了经商浪潮,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皮革厂。也正是因此,这里被誉为中部区域“皮革之都”,还有中部“小上海”之称,温家宝、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也曾来此视察工作。
当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要产生资源的消耗,我们都知道,皮革的生产要经过浸水、脱脂、脱毛浸灰、脱灰、软化、浸酸、鞣制、中和、复鞣、染色加脂等工段,工序繁多、使用化工材料繁杂,因此制革废水中部分污染物指标如COD、硫化物、氨氮的浓度都较高;而对于鞣制工段,虽然废水量不大,但铬鞣剂并不能被皮革完全吸收,使得铬鞣废液中三价铬浓度较高。重金属三价铬可在动植物体内累积,在强氧化条件下可能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需要单独治理和严格管控。而这些污水在那个毫无环保观念的时代全部都被排放进了镇上最大的河流—谷河。这直接使这条河变成了一条污水河,下流的一些村庄也出现了癌症患者增多的情况。但是当时这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皮革厂还是一如既往地在生产以及排污。
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人民的环保意识也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项城市市委、市政府对丁集镇的皮革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将原来的数十家企业整合为三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三家企业都新上了污水处理设施,外排废水具备达标排放能力。 河流水质开始逐渐改善,钓鱼爱好者也逐渐多了起来。
河水清了,如何能保证它不被再次污染呢?得益于“河长制”的推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谷河”已初具形态。镇政府组织人员对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河道垃圾台账,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及工作措施等。河长制的全面落实,悄然改变着群众参与水环境管理的角色定位。从置身事外到身处其中,定期开展巡河和水环境整治已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巡河这样的日常行为,更重的责任在于维护河流的永续健康。
如今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这条河要重新发挥它的作用—旅游观光。现在这条河水清了,河宽了,岸绿了,景也美了。从基本的防洪除涝到处理污水后自我修复再到现在的旅游观光。这条河见证了中原大地农村城镇的发展变化,同样它也是无数中国城镇的缩影,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城镇的进步。
水,施利万物而不争,始终以低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生命之水,哺育世间万物;它是生产之水,创造丰富产品;它是生活之水,点缀多彩人间。但是水又是稀缺的,全国660多个城市存在400多个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136个缺水严重,50%的城市地下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城市出现了水资源危机。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加重了水资源负荷,也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好在经济发展提升的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逐步提高,对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所以我们更应好好保护水源,保护环境,这样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让经济发展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前进。(文/贾文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