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自上世纪60年代起,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走进大三线基地,扎根大山深处,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7月11日,为积极响应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按照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安排,组建了“历史成就观察团”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第一站走进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
一台台蒸汽机车、军用飞机、高射炮、军用雷达和电子军工产品、机械设备等极具三线建设时期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生产和生活现场,真切感受到几十万建设者在贵州开拓“大三线”的那段艰苦岁月。
同学们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且认真观看了一幅幅生动反映着三线建设时期艰辛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铭刻了岁月痕迹的实体文物。在多媒体展示中,三线建设时期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景的模拟再现,深深震撼了大家的心灵,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老一辈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前的建设者们没有电、没有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还坚持在晚上点着蜡烛学习,而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却少了这种学习精神。”当观察团队员潘龙在三线建设博物馆中看到昔日建设者们的学习环境时感慨地说道。
通过参观,同学们十分感慨,让大家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老一辈的历史岁月,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精神,才取得今天军事方面的辉煌成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1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