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圆梦诸葛”实践团队调研一组赴诸葛镇周边乡村进行走访调查。
接受采访的是秀峪村(大诸葛村邻村)的一位村民,他不是本村村民,在大诸葛村包产了10亩田地,是一名有十多年种植经验的种桃散户。他的果园种植方式采取的是林间种植,桃树的树空间种植着地瓜等作物。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该村民表明:种桃分春秋两季,在这里主要为春种,春天种植最合时宜。4-5月份再间作上花生,这种种植方式对土质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益,一举两得,事半功倍,这是这位种桃散户分享的经验之谈,也是笔者口中的天时。
对于地“厉”的说法,后续的采访中笔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诸葛镇占地面积为222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旱地,地里水分少,“锁”不住养料肥料。周围的地里没有井,用水紧张。此外,挖井需要挖的很深,耗时长耗资大,对个体散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缓解地“厉”的影响,农户抛开了一年两种的传统种植方式,采取每年固定的春种以保证土壤肥性。这样一来,农户们的经济效益减少了,但却缓解了土壤水分的流失,可见,农户们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推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位种桃散户表示,诸葛镇又称为“林果之乡”,并在庞家河村建立了黄金桃产销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在诸葛镇扶贫振兴乡村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相比之下,个体散户缺少相应的供货来源,不能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并且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只能每天“两点一线”,在出租屋和包产地之间奔走劳作,每天固定的时间,打药,观察生长情况,产收好时一年可达十五万左右,今年由于种植桃树,杏树等果树的个体农户多,且没有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和固定出货源,收益比往年下降很多。
可见,在扶贫政策帮助下的产业有着较好较稳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感受到了个体农户们对政府政策的期待和支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08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