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百年玉堍,江南雨巷
远山邈邈,更显其青;云雾袅袅,更见其白。7月7日清晨,我随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速递”三下乡团队赴湖北省阳新县著名的宋元古村落——玉堍村,进行为期二十一天的支教,抵达不久,便逢上一场清凉的夏雨。
我们举诗经、诗词、论语等千载经典篇章,携汉字、成语、礼仪等华夏传统文化,伴音乐、舞蹈、体育、美术、手工等趣味课程,涉入悠悠历史浸润的宋元村落。有着“江南雨巷”之美称的玉堍,也不吝展现她的姿色: 成串的雨帘从片片黛瓦上滴下,从天井中汇入庭中的小池。马头墙,猫拱背,带着徽派建筑的简洁与精美,细密的雨幕,让古朴的村落显得更为清净平和。万山俱静,雀停鸟歇,而始终不歇的,是精力充沛的孩子,始终躁动着的,是孩子永远热忱与无畏的心。
图为夏雨中的学堂(李氏宗祠)梨园戏台
相知:三尺讲堂,方寸世界
蒙蒙细雨悄悄下了一夜,清晨的玉堍村显得格外干净清爽。第二天上午突降大雨,我们逐个给家长打了电话,但仍很多孩子滞留在学校。为了保障学生们能平安回家,我们将学生分批护送回家。途中,一个孩子因为内向,不敢与老师走得太近,身体一部分被雨淋着,成员魏远幼默默将雨伞往学生的方向倾斜。 “老师,谢谢你,为我遮雨你的衣服都打湿了,我到家了,您能不能等我一下我有东西给你!”这名学生在魏远幼即将离开时说。很快,孩子拿了一袋自家种的香瓜,塞在老师手里就跑了家去。正如魏远幼同学所说,“这些孩子,就像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们一样,他们下雨天没带伞,当哥哥姐姐的肯定要照顾好他们”。尽管我们的衣服、鞋子都被打湿,但我们依旧无怨无悔。雨路漫漫,我们愿为他们撑伞;黑夜暗淡,我们愿做他们的光;长路浩浩,我们虽无法永久相伴,却愿做他们半途回望时,看到记忆里有光芒闪耀。
图为队员不顾肩膀被打湿,将伞斜给学生,送其回家
21天的支教,我们15个队员都坚持每个中午和晚上都把50个孩子送回家。我在细雨淅沥中,走过无数次青石铺就的悠长小巷,也愈发体味到戴望舒先生,希望逢着这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心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支教的日子很快便过去了九天,有时却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激动,那一声声亲切的“蓝老师好”,那一张张执着的面容,而今回首内心的那份悸动仍记忆犹新。他们小小年纪就独立而懂事,尊敬师长,吃苦耐劳。而我明白,他们的心里不仅仅是对为未来的纯净期许,也有对现状的无奈与遗憾,被他们关进,某一个温柔的人才能敲开的心门。
图为浮屠镇玉堍村“江南雨巷”
相守:予我快乐,守你童真
在玉堍小学,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家中环境较为冷清,学堂便是他们最向往的乐园。许多的孩子在上课前两小时便冒雨而来,等待着老师为他们上课。
而孩子们的真诚与执着,总是会深深牵动队员们的心弦。大家自愿牺牲掉自己中午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提前来到学校,或是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或是指导孩子们发掘新的兴趣,于游戏中提升能力,收获快乐。队员们利用一间空教室,配合申请得到的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七彩假期”活动材料资源包,正式组建起了“兴趣课堂”,专门为中午早到的孩子提供学习与娱乐的场所,队员们指导孩子们学习象棋、跳棋、飞行棋、中国省份拼图、魔力球飞镖等兴趣活动,给予孩子们更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更多的温暖与陪伴。
图为拍摄的学生在“七彩假期”兴趣课堂教室中的笑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08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