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一大批非遗传承人为了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使得当前非遗存续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非遗传承后劲不足。并且非遗文化几乎是按照“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承,其传承方式的脆弱性,使得我国许多文化瑰宝正处在“人亡艺绝”的阶段。因此,非遗传承的保护迫在眉睫。7月15号上午,以广东海洋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孙学甫作为指导老师,并由十名广东海洋大学青马学员组成的顶卡花队来到了谭素娟花竹帽编织技艺工作室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竹帽。
花竹帽,毛南语叫“顶卡花”,是以当地特有的金竹墨竹破成竹篾,精心编织而成,花竹帽造型精美、工艺精制、工序复杂。毛南族历史上。花竹帽是定情信物,既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更是毛南族人的族宝。而花竹帽的编织技艺于2011年5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花竹帽编织技艺难度大,且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历代全靠老工艺匠人口头传授与示范编织,花竹帽编织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谭素娟,女,毛南族人,广西环江自治县人,师承毛南族花竹帽编织第四代传承人谭顺美老师已有20余年,是毛南族花竹帽编织第五代传人。于2014年12月被评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更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誉为花竹帽编织技艺的女掌门人。
在参观谭素娟大师编织技艺工作室与展览室时,我们看到了谭素娟大师在花竹帽事业上的成就与建设,并了解到谭素娟老师对花竹帽编织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比如花竹帽最外层编上装点的头饰、将花竹帽的编织技艺融入灯饰、篮子、女士挎包之中。
当采访花竹帽传承人谭素娟大师时,我们了解到谭素娟大师和花竹帽之间的动人故事。
“花竹帽是我们毛南族的族宝,青年男女时常唱着毛南歌、带着花竹帽跳舞,从心底里觉得它很漂亮,很想自己也会编织,它不仅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也是女方的嫁妆,作为毛南民族文化,我希望去学会它,传承它。”
最初,由于毛南族族宝——花竹帽的编织技艺濒临失传,为让这项族宝技艺后继有人,当地政府请一位名叫谭顺美的老艺人出山担任编织花竹帽培训班的教授老师,在丈夫覃自昆的支持与鼓励下,谭素娟报名参加了第一期花竹帽培训班。诚然,谭顺美老人是当时唯一的一位懂得花竹帽编织技艺的老艺人,“门人弟子填其室”,谭顺美老师并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谭素娟只能课后自己再加以摸索、练习,另外,从选竹至结束都需要编织者亲力亲为,初学之时常会被竹刺割伤,求学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可想而知。尽管花竹帽的编织很是艰难,但谭素娟始终心怀热爱花竹帽的初心,坚持学习其编织技法,最后只有她学会了。谭素娟大师说到学习、传承花竹帽的编织技艺是她一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每当看着族人们戴着自己编织的花竹帽外出展览、演出之时便会感到十分地骄傲与开心,获得的每一个奖项也都是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之路上的一个进步之举,她的话语真切地表达出她对民族文化的挚爱,不忘初心,投注匠心。“花竹帽代表着我们毛南族,我真心地希望它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我们毛南族的文化有接班人我就很开心了。”谭素娟说。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一直致力于让花竹帽走出环江、走出国门,她谈及传承族宝需乘着当前一带一路之劲风,考虑当下市场情况,以及融入实际生活中去,在传统的花竹帽编织工艺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创新了纹饰与其形式,此外,还将花竹帽的代表元素加入到其他的物品当中,例如钥匙扣、耳环、灯饰等。
采访结束后,谭素娟大师也对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寄予厚望,希望我们把握住“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机遇,迎合新媒体发展潮流,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文化瑰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93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