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城口,是青色绵延的山脉,是潺潺流动的溪流;再识城口,这个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帮扶下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城口。
庙坝镇地处大巴山腹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在这种山高水深路难行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如何将这部分人“挪出穷窝”,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成为了当地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近日,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史韵”团队在罗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对坐落在罗江村的庙坝镇高山移民安置点进行深入调研。
四层小楼临河而建,屋内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从大山里面的土墙房搬出来,住上了城里的小洋楼。从前下山买东西,要靠人背,来回都要好几个小时。现在的生活太方便了,通了水泥路,学校和公交站就在家门口,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望着安置房后被云雾遮盖的的高山,村民刘尚伍十分感慨。在罗江村,像刘大叔这样依托易地扶贫搬迁跳出“穷窝窝”、踏上“康庄道”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不仅摆脱了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险恶生活环境,仅仅花费十余万元便住进了新房,每个人还得到了12000元的补助,过上了幸福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前,罗江村的工作重点正在从解决“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感谢党的好政策,帮我们从高山上搬下来了。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帮助我们规划后续发展,多次为年轻人组织了厨师、按摩师、挖掘机、漆工等各种技能培训,介绍我们出去打工。对留在家里的老年人,还给我们每人分了1分多菜园地。”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悉,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顺心、感到舒心,对未来坚定决心,对发展充满信心,当地政府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将楼前的格桑花圃开垦为菜地,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针对产业链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村委会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对部分农产品实行收购政策,并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真正做到农业产业精准帮扶。此外,当地还充分利用村委会院坝、农家书屋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而推选楼长则在探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置点的和谐稳定。
习总书记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接下来,该地将继续推动“六改一增”等惠民政策在罗江大地落地生根,让乡亲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7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