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展开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在辅导员顾阳峰老师的主持下,所有参与实践的学生会成员及实验室人员均来到现场。会上,顾阳峰老师对所有同学表达了实践寄语:1、实践第二、安全第一;2、要不怕苦不怕累;3、团结协作,遵守纪律。
7月7日下午,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奉献青春力量,共建美丽湖州”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来到了飞英街道吉北社区和墙壕里社区,对湖城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第一站,实践团来到的是吉北社区居委会所在的康城国际小区,采访了社区负责人陈先生,他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小区里垃圾分类的情况。早在半年之前,小区给每户人家都发放了厨余垃圾专用的垃圾桶和垃圾袋,以供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在每幢单元楼下都设有垃圾点,放置了区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此外,小区还设有大件垃圾堆放场。第二站,实践团去到的是墙壕里社区,在那里,实践团成员对小区里的居民进行了采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不论是老人还是小朋友,他们都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也愿意配合进行垃圾分类,但也有部分居民表示,对垃圾进行分类太麻烦了。
在了解湖州垃圾分类的现状的同时,团队对两个因垃圾精准分类频频上热搜的地方——上海和北京进行总结汇报,从它们身上比较与思考湖州的不足之处。
7月8日,汇报正式开始。首先,常敏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垃圾的情况,7月1日,上海颁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正式实施一周,就已开出罚单190张,堪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此外,她提到希望湖州加强立法,推行垃圾强制分类。接着,王泽宇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北京垃圾分类的情况,北京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不同,但罚款力度不低于上海,积分兑换成为了北京引导垃圾分类的的主流方式,并且北京已经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通过立法加强源头减量。对于湖州垃圾分类的实行,王泽宇同学表示希望湖州能推行垃圾正确分类奖励措施,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嘴上功夫再强,也不如实际行动来的可靠。实践团队成员集体出动,在校园内进行了“大扫荡”,扫荡那些散落在草坪之中的突出的白色垃圾,对他们分门别类,并投入垃圾桶。团队分成了四小组,分别去到了师院的德清湖区域、图书馆区域、公寓楼区域、教学楼区域,对校区的各个角落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部分区域环境卫生极好,但公寓区域问题就比较多,多源于垃圾桶的不及时清理,垃圾被风吹到草坪、灌木丛之中。队员们身着湖小狮T恤,手持黑色垃圾袋,缓慢穿梭在校园各处。建设美丽湖师,我们一直在路上。
7月9日,在进行社区了解与校内活动之后,实践团成员前往湖州市生态环境局进行走访调研,生态文明建设处的顾处长热情接待并与同学们就“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为环保做贡献”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顾处长首先向实践团的同学们介绍了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的组织机构概况。在得知同学们的来意后,顾处长提出要结合垃圾分类这一现当下热点话题开展活动,并强调8月15日是湖州市的生态文明日,届时会有一个全市性质的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希望湖州市的青少年可以积极响应这一举措。同学们随后向顾处长介绍实践团即将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得到高度认可。
另外,顾处长还指出,学生在深层次环保方面只需要做到理念上接收即可,实际性的操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垃圾分类是较适合环保类暑期社会实践的介入点,但要做得好,还得融入一定的专业所学。对此,实践团成员也提出了科技环保的概念。如果说有专门的科研团队可以研发出助力环保的科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将会是极大的。最后,实践团成员对顾处长表示诚挚感谢,并合影留念。
经过历时三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获益匪浅。当代青年学生要想为环保做贡献就得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并深入其中。看似简简单单的垃圾分类,要普及到千家万户实施起来则不容易,唯有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才会有所成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