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中药不仅能够救死扶伤,还能在中国古诗词里散发它的独特魅力;至今,中医药也依旧发散着它的光芒,可谓是经典之物永垂不朽。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在葛兰镇便发现了一位致力于中药传统文化的老中医——李德轩。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翁花门口。”老人双鬓全白,但言行之间却充满着朝气之力,这便是志愿者们对老中医的第一印象。当志愿者提出想要采访时他时,他很热情地让志愿者进药馆里坐。在与李德轩老中医交流过程中,志愿者得知老中医和中医药是从小有渊源的:老人家里有三位长辈是中医。他的孩童时期生过一场大病,家中长辈用中药使他的病有很大的改善,此后老人的病再也没有复发过,而老人也在此时埋下了自己的愿望——学中医。初中毕业后,老人毅然选择学中医,这一坚持便是四十年。
老中医还讲解了一些关于中医药的常识。老人说:中医诊断主要是四诊:望、闻、闻、切。只有四诊和参才明白病症之所在。中药有阴阳,亦有十八反十九畏,在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后,要根据病人自身体质来选用药物,这样才使气血流通更容易医治主病。在与志愿者交流过程中,老中医向志愿者介绍了一些辅助药物,比如黄七和党参。
老人提到在这四十年里,有欣慰也有苦难。欣慰的是用手艺救治了很多人,苦难的是这条路上有一些小阻碍。老中医提到如今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看重,特别是对中医药文化的看重,老人不禁泪目。他说学中医是一件枯燥和需要耐心的事情,老人很鼓励对中医有兴趣的年轻人学习中医。现在国家有这个政策就应当好好利用起来,不仅可以让自己完成梦想,也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医药的发扬就靠年轻一代了。
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老中医的一番话激起了文学院志愿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推动了文化继承与创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3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