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7月14日讯(通讯员:谭锦瑶 秦万涟)南充市梵殿乡的街边,一间木头老房子里开着一家成衣店,店面不大,门半掩着。西华师范大学“童心向阳,书写梦想”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从店外路过,被木门里发出的“哒哒”声吸引。
李碧珍,梵殿村民,今年76岁,子女均在外务工,自己和老伴在镇上开了一件成衣店,抚养重孙。
“我的衣服款式又好,质量也好,每次早上拿到镇子上,中午就能卖完。”李碧珍眼里充满自信的说道。十多年前,李碧珍和老伴一咬牙卖掉了乡下的房子,到镇上来开了一家成衣店,生意可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成衣店的生意变得萧条。
图片一:李碧珍在梵殿乡经营的成衣店。秦万涟 摄
“不想娃娃跟我们一样一辈子待在这小地方,读书,读书了我重孙孙就能走出去了。”李碧珍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成员。在李碧珍年少的时代,学校教育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是一种负担,她并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她对后辈的教育更加重视。
在重孙出生后,李碧珍自然而然地“重操旧业”,开始了养育重孙的生活。
“重孙子刚刚开始学写字,我什么也不懂耶,看到画片上有人写字我就去看,看到街边上有哪家小娃子在写作业我也凑上去看,去学他怎么写字的,回去再教我的重孙子,手把手地教咧……”说这些话时,李碧珍的眼神里充满了“望子成龙”的期待。由于生活在农村,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教育的担子自然落在了老一辈身上。
图片二:李碧珍向实践队队员展示自己的字。秦万涟 摄
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李碧珍,在最开始学习写字时经历了许多困难。她照着报纸上的字自己一笔一笔地描,不知道读音就去看新闻,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李碧珍在重孙上一年级之前,学习了三百多个日常字的写法与读音。
李碧珍缓缓的说:“我们年纪大了,重孙都上小学了,希望他好好读书,长大了成为有用的人。”
图片三:李碧珍在与队员交谈 。秦万涟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3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