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校直属“访谈老兵皖南行,红色之志蕴我心”暑期赴皖南采访新四军老兵实践团队的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队员们充分利用前一日收集的资料,积极进行了今日行程的组织规划。
依照前一日计划,上午十点左右,队员们从郎溪县返回宣城,来到宣州区工商银行宿舍拜访烈士祖晨先生的侄子祖盛祥老先生。宣城的雨不眠不休地下了两天,雨水蜿蜒在通往祖老先生住处的路上,队员们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走进了祖老先生的住处,简朴的木质大门透着陈年酿酒的时代感,这门后又另有一片天地,小院里是满眼生机勃勃的绿,其中又有一朵玫红睡莲盛开其中,这些都是祖老先生的夫人闲暇时栽种的各种植物。
图为祖盛祥老先生住处大门
图为祖先生小院内种的睡莲
祖先生夫妇热情地将队员们迎进屋内,屋内陈设朴素,简单而富有生活气息。大家以祖老先生为中心,围坐在屋内的大圆桌边,虽然夫妇俩都已经八十高龄了,但依然面色红润,谈吐清晰,精气神非常好。在这圆桌边,祖盛祥老先生回忆了二十世纪初祖家的家庭情况和伯父祖晨短暂却光荣而有意义的一生。祖老先生表示,伯父祖晨先生对此后家风的影响深远巨大,也向我们分享了教育后辈的一些方法。祖盛祥老先生的四个孙辈都学业有成,并且不忘祖国,都将学习到的知识化为使祖国富强的力量。
图为队员们齐聚圆桌边与祖盛祥老先生交谈
另外,祖盛祥老先生笔耕不辍,虽年过八旬,但多年来累计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得一手好字,队员们还在祖老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祖老先生的书房。据祖老先生的夫人说,就在昨晚,祖老先生还在灯下写作学习到深夜,夫妇俩都表示,学到老,活到老,两位老人都会在闲暇时读报,了解时事,认为知识才是硬道理。在谈到对当代年轻人的寄语时,祖老先生表示年轻时期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要充实自我,学好本领,饮水不忘掘井人,要始终记得回报祖国。
图为祖盛祥老先生在书房
图为祖盛祥老先生的笔记
图为队员们与祖盛祥老先生的夫人亲切交谈
队员们在通过与祖老先生夫妇的一番亲切交谈后,获益匪浅,最后,大家齐聚大门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并与祖老先生夫妇挥手道别。
图为队员们在祖盛祥老先生住处门前合影
下午两点大家在东门集合后就兵分两路去完成分组的任务。首先,第一组队员们在新四军老兵研究会会长刘军先生的领路下,来到了新四军老兵鳌步银的家中进行采访。
图为一行人正在前往新四军老兵住处的路上
刚到时鳌老先生一家正在吃晚饭,他的儿子引队员们入屋稍作休息并表示很支持这个活动,积极地给领队老师提供了各种资料。过来一会儿鳌老先生出来了,队员们便和鳌老先生开始了交谈。由于年纪大,他的听力不是很好,队员们尽量提高嗓音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大家问及了一些战时难忘的经历、建国初期的一些感想以及鳌老先生对当代青年的寄语。
图为鳌老先生家墙上挂的纪念照
尽管沟通不是那么流畅,表达的字句不是那么清晰,但从鳌老先生的口中、真挚的目光中我们依然读懂了很多,抗日战争时新四军的骁勇无比、解放战争时解放军的一心为国为民,使得当代人民至今仍能感受到忠于党,忠于国家的火焰在老兵心中熊熊燃烧。
图为队员对鳌老先生的采访
而第二组队员们在杨柳镇政府鲁新华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抗战老兵虞正全老先生的家中,此时,虞老先生正坐在家门口休息,看到队员们的到来,虞老先生沧桑的脸上顿时露出了难以掩饰的笑意。“舟车虽劳顿,笑意解千愁。”很快,队员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了与余老先生的交谈之中。
图为虞老先生向队员分享作战经历
在谈话中,队员们了解到虞老先生是在1942年18岁时被国民党抓去部队当兵,后来部队被打散,虞老先生便决定加入新四军,主要在江苏宜兴等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此后,虞老先生也参加了解放战争,虞老先生说道,“电影《南征北战》所讲述的就是我们的故事,是一次大歼灭战。”参加完这些战争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虞老先生再一次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英勇作战。当谈及战争中难忘的人物时,虞老先生作为黄继光堵枪眼事件的亲身见证者,让怀疑该事件真实性的谣言不攻自破,他慷慨激昂地向我们讲述了英雄黄继光的故事,“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然后我们67部队再冲上去与敌人战斗,打赢了敌人,完全不怕敌人的!”从虞老先生激动的语气之中,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当时战士们的英勇和无畏以及他们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胆忠心!
图为虞老先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被炮弹击中的伤口痕迹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虞老先生从朝鲜平壤出发到吉林医院进行疗伤,此后再经过哈尔滨、沈阳等地乘火车回到了家乡——安徽省宣城市杨柳镇,此后的生活也主要以务农为主,拒绝了公安等其他方面的工作。谈到这里,虞老先生也向队员们展示了退伍证书、复员军人证明书等相关证件。
图为虞老先生的退伍证书
图为虞老先生的复员军人证明书
聊天之中,虞老先生手中的拐杖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因此,虞老先生开心地告诉大家,“这根拐杖是我自己制作的,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不仅如此,虞老先生还告诉大家,他平日里就喜欢自己动手自己制作一些东西,比如躺椅等等,这一精神在追求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中确实属难得,与此同时,也激励了队员们增强自身动手能力的决心与信念。
图为虞老先生向队员介绍其拐杖与制作东西的爱好
“吃果子不忘栽树人。”虞老先生谈道,当代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忘先辈壮志,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与思想,只有人们拥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在社会乃至世界立足脚跟,才不会像当年的中国一样,落后遭到挨打;除此之外,国家和年轻人都应有放眼世界的开阔胸怀与心态,而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听完虞老先生的话语,队员们受益匪浅,不论是革命先辈们的先进事迹、光荣传统,还是谆谆教诲、殷切希望,队员们都将铭记于心,贯彻于行!
图为虞老先生表达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最后,谈及目前的生活状况时,虞老太太告诉队员,他们没有亲生子女,目前也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补贴生活,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虞老先生也表示非常感谢这个富裕而又强大的国家对他们夫妇二人的帮助。因此,队员们纷纷表示愿意以后多来陪伴陪伴虞老先生夫妇二人,也深切希望整个社会的有心人多多关爱这些默默为大家负重前行的老兵们,让他们能够在社会的关爱下安享晚年。
采访的时间过得很快,在队员们的离开之际,虞老太太真诚地祝福我们,“孩子们以后都学习顺利,工作顺利!”寥寥数语,于队员们而言,却是一份浓浓的信任感与责任感,来时或许轻松,去时便已接下时代的火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最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图为虞老先生家中所挂纪念字符
图为队员与虞老先生夫妇二人的合影
时间或许能磨灭很多印记,过去的一些记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冲刷得渐渐模糊,但老兵身上的精神却永远值得铭记、值得代代相传,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今日的美好生活,他们为中华之崛起抛头颅,洒热血,振国威,正家风。越是新时代,越需要将革命精神传承;越是青年人,越需要传承优秀品质并将其发扬光大!
文案 | 黄靖怡、王怡、杨倩雯
摄影 | 马天宇、于唐玖、王祖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2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