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国笛声脆鸣
为了弄清楚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有音阶的发音器——笛箫的制作工艺,2019年7月11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非遗调研队前往洛邑古城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笛箫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韩振国老师进行了采访。
首先,韩振国老师向调研队队员简单讲述了中国传统乐器。老师讲道:“中国乐器分为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又有两大类:簧片乐器(以笙、唢呐、葫芦丝等为代表)和边棱乐器(又分为开管边棱乐器和闭管边棱乐器),笛箫则是吹管乐器中的边棱乐器里的开管边棱乐器,是最古老的乐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研发出了贝低音笛,弥补了传统乐器之前没有低音管乐器的缺陷。由于箫的声音比较细,箫一般与琴相和,有着文雅之声。其合声悠扬,引人入胜。老师也给调研队员讲述了北箫和南箫的区别,以及尺八等相关乐器知识。
关于笛箫的制作工艺,韩振国老师表示遗憾的是现在各大高校虽然开设有笛箫吹奏专业课,但是并没有高校开设有笛箫制作工艺专业课。另外,由于笛箫制作的难度较大, 它的调音方式与传统弹拨乐器不同。笛箫不需要弹奏者自己调音所以业内有一句话称:“你的演奏水平有多高,你的乐器制作水准就有多高”。
笛箫制作时需要选择冬季以后(水分最少的时候),成长了四年的竹子,阴干两年,共计六年之久。经过烤,矫正,打通,调内径等二三十道工序很多工序都必须依靠人工制作。制作者的经验在笛箫制作过程中占了较大比重,一根箫地制成基本需要五到十天。
要想成为传承人,必须做一个专业人士。只有热爱传统音乐,深入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调,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深造成专业人士。另外,韩振国老师提到,最重要的是:坚持比努力更重要,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下来,才能有成效。学习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韩振国老师告诉调研队队员,音乐让他的精神和灵魂得以享受和升华。他喜欢这个事物,愿意为了笛箫传承而努力,就是他坚持讲笛箫制作工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主要动力。
在访谈的最后,老师提到,同行之间一定要多交流,不可将同行当成敌人,不可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步自封,只有自己打开窗户与世界多交流,才能共同进步,成为更好地自己。
文\王菲 王新玲
摄影\王菲 周阳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0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