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8年7月11日9:00-11:00
采访地点: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四女寺村民委员会办公室
采 访 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高珂、宗琛、李健魁、王金亮、邢悦、安芳醇
受 访 人:四女寺村原村支书王合平(简称王,联系方式:13639495053)
录音整理人:李健魁
统 稿 人:高珂
受访人简介:
王合平,男,1960年12月至1964年10月四女寺村生产队队长;1982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四女寺村村支书。
宗:王老,我们了解到你有深刻的基层的工作经验,您能否和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和工作经历,你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我今年74岁了,自幼就失去父爱,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拉扯着兄弟两个,本来我们的家庭不能完全算是一个书香门第,但是也是对文化很感兴趣,我的爷爷是老秀才,爸爸对历史文化也很有研究,可以说我有一点文化细胞。但是由于命运的问题,父亲走后,为了谋求生存,也没有很好的条件,造成了一部分的文化缺失,但是自小我就励志要当一个让人看得起的孩子,学习在周围也算是可以,十三四岁考上了德州二中。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那个年代的局限,所以不得已就退学了。退学之后又立志要在村里好好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十六七岁就在生产队参与了村里的工作,是全德州地区最年轻的生产队长。17岁在村里的培养下加入了共青团,然后不久就负责起村里团的工作。19岁时就进入了生产大队,原来叫大队委员。这些年在村里从生产小队长到大队,团支部书记等等工作干了30多年,可是虽然能干,但是自己感觉还是对社会的贡献小,达不到自己个人远大的想法,还没有达到老百姓的要求。于是我就没有放弃个人的学习,包括查阅报纸,到现在都仍然在坚持,没有松懈过。“历史兴,国家兴”站在四女寺的角度上,从我参与工作以来,这些年来我一直不抛弃不放弃,我认为“文化代表一个地区的高度发展”,一个地区要抓好文化,只要抓好哪怕是点滴的一点文化,这个地区就你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所以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虽然说可能做得不到,但我力求从媒体方面啊,像德州日报,山东大众等等,好多记者和我现在都还有联系。我退休以后到了晚年,我感到对社会风尚非常满意,哪怕你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能根据社会的各种情况发扬出来。这样的社会风气激活了我的想法。我认为现在不仅在农村,激进的和消极的人还很少,社会的中间人占大多数,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多向前迈一步,向先进的人学习,使我们更加优秀呢?所以我03年开始,我就开始考虑我们四女寺周边为什么这么落后,从文化气息、社会治理、经济地理等方面,为什么不像南方,说近一点为什么不像沿海地区那么发达,相对聊城、滨州也发展缓慢。我得出一个经验:要把文化和历史结合起来,参考参考历史,把两者碰撞起来,融合起来,社会就可能进步得快又稳。所以我发掘了我们四女寺的历史,发现在历史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从而激励我进步,为四女寺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宗:王老您为什么这么看重文化,文化对德州发展有什么作用?
王:我认为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甚至于华夏大地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种底蕴,是一种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重要因素。对与四女寺来说历史是四女寺的骨骼,文化是四女寺的血脉。本来我退休之后深感自己力量的不足,但是随着我们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又激起了我的干劲儿,我觉得我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女寺人,从小就被这片沃土滋养着,我亲眼目睹了四女寺这些古迹的兴衰,我认为在中国如此的政策和社会条件下,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古镇和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节点四女寺应该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出来。我们山东是礼仪之邦是文化大省,但是其之所以成为文化大省就是因为各地有着独特的文化,但是作为山东一部分的德州来说别的地区的文化再好,但别人的东西终归是别人的,只有自己的力量得到认可,才是最实在的,只有我们德州把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好才能真正的为礼仪之邦做出贡献。文化对于德州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我们德州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不想济南那样以水出名,交通上的地位又不如济南,那德州怎么才能将自己发展起来?不就是得靠文化嘛!毕竟资源是有限的,文化是无限的,有了强大的文化开发,德州才能走立足之地,曾经我们与济宁和聊城都被列为贫困地区,但是就现在看来另外两个地方在精神面貌上已经大有改观,甚至比德州是要强的。提到聊城人们就会想到它的水,毕竟人家把这个发觉的好,而提到德州人们却已经遗忘了它是被大运河流域的一颗明珠,何以见得?清朝乾隆七下江南在德州就停留了四次!而我们对运河文化的开发却远远不够。我认为德州四女寺不仅有大运河文化,应该在发展大运河文化的基础上将人物先贤古代优秀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为礼仪之邦添光彩,将四女寺作为龙头发展大运河文化为主的多元化文化。大运河文化曾今申遗失败我认为就是在于作为片段的德州和其他地区没有做好,我们是要对历史对大运河文化对四女寺负责任的。目前四女寺文化已经开始挖掘了,但是我们对于四女寺文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作为我们的领导必须要有事业心,该让德州得到的必须得到,我深深地感到个人力量的不足,我要及我所能把四女寺的文化整理出来,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也不应该单纯依靠领导,身为四女寺人,身为德州人我们应该切实行动起来,把宣传四女寺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做,不糊弄,尊重规律不破坏原生态,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的四女寺文化发扬出来。
宗:王老,我们知道,您对于文化有十分强烈的认同,您刚才提到,文化代表一个地区的高度,历史是四女寺的灵魂。我想请问您关于武城大运河文化的看法?
王:我2006年参加杭州举办的大运河文化论坛,和各方各界讨论大运河的可行申遗保护措施。这次论坛,对我的认识提高帮助很大。回到四女寺后,我把自己关在门里,看各种书,了解从春秋吴王夫差时期就开始的大运河文化源头。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上书德州市市委书记,建言献策:我们四女寺镇、我们德州市应该做些什么。我在建议书里面写到:我们四女寺的运河文化包涵十种: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族谱文化、商业文化、红色文化等
。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可以为我们带来深刻的社会影响,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我在建议书中说,我们德州市,没有矿产、水利、山川等资源便利,我们所擅长的,只有文化,也只有充分发扬文化的作用,才能大幅度推动我们德州市的发展进步。站在四女寺的角度说,历史是四女寺的灵魂。但是我们当前的文化利用还远远不够,我们绝不能在文化上落后,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优势。后来,江苏电视台派遣调研小组来到武城,调研武城的水利文化情况。文化代表一个地区的高度,文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无比深厚的影响。我们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的推广、申遗,正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的福利。大运河文化,上承春秋,下至清代,续以当代公元两千之初。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因此大运河文化史——-时间至少有2400多年,比中国的封建王朝还要长,跨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四种社会形态。而长城则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大运河与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虽然说现在汽车、火车的运用使大运河的作用不断降低,但是,大运河还是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我们应该非常认真地找寻大运河的历史底蕴,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背景,让文化更好地发挥社会推动作用。
宗:王老,请问您能说一下四女寺镇旅游业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有用的改进办法并且谈一谈对武城现在教育的看法?
王:我认为目前四女寺镇旅游业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四女寺镇旅游业发展情况跟当初我提出这个旅游时的想法有了一点背道而驰,他们在搞旅游建设和开发的时候的对我当时提出的旅游发展预想有一点曲解,首先在于这个广建商品房招商的做法,这个想法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想借此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是招商那么消费者在哪里呢,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还没有建好,只是单纯的经过一些简单的规划建了一些关联不算太大的旅游景点,况且还有很多旅游景点正在建设之中或者是处于待建阶段,那么我个人觉得就算是这些全部的景点都能够按照我们当时的预想来建设,那样的话当地的旅游人员所能带来的消费力也不一定能满足这些商品房的供给,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那就是非但投入没有获得预期的收入,并且经济也没能够获得太大的发展,况且前期投入的这些商品房没有带来更多的收入,政府连投入这些房子建设的本钱都没有实现回笼,第二个问题就是希望能够加强宣传,四女寺镇在之前一直是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这个独特的运河文化也孕育了一方的人,那么我希望能够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我们的四女寺镇,并且通过我们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我们四女寺镇来,我相信刚开始宣传时收到的效果甚微,但是如果长此以往,我相信当地的旅游一定能够发展起来,并且能够直接带动四女寺镇的经济发展,甚至我想把这个模式推广到我们全德州,使德州这个山东的北大门能够更加真实的带动山东的整体形象,在我们山东地区能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对于武城的教育,我也有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虽然不是非常专业,但是肯定是非常通俗贴切的。总而言之,现在的整个教育体制给学生头上捆绑的紧箍咒太紧,学生的压力太大,并且在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唯分数论还是深刻存在学生和家长的脑海中,还有就是高考录取问题,为什么省与省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真的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有辞职陪读的,本来一个很普通的教育却能对一个家庭,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希望以后山东省主管教育的领导能够对于这个教育公平问题多替我们争取一下,让孩子们和家庭能够通过教育受益更多,学校也要改革体制,不要培养只能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要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多参加一个课外活动,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以后的教育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宗:王老,我们了解到咱们武城县在乡村治理方面正在试点“一部四会一网格”的管理模式,并且取得一定成果。请问您对这个管理方式了解吗?有什么样的独特见解?
王:我了解,并且我也对这个管理模式做过较深的探讨。这个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支部统领、主体分工”的村级治理机制,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走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必须要经历的模式。原来咱村里事村民也不了解,现在村里选出议事会代表,村民也能参与村里的事了,老百姓不同意就不干了。这个模式可以说是非常民主,非常人性化的,大体给你们介绍一下,就是村里大大小小的问题,要经过党支部提议、议事会协商决策、村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理事会落实、网格化管理,形成“一部四会一网”的治理格局。现在村里的所有的事情都公开透明,能及时把这些问题解决。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中的形象和威望也高了,以前村民都觉得村委会不能为村里办实事,弄虚作假,一心想着从村民手里捞钱,现在不是那样了,村民地位提高了,有话语权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也不可否认这个管理机制比我自己当时在管理乡村时的办法好太多了,我必须承认社会的进步,这个“一部四会一网格”的乡村管理模式需要大方面的普及,需要纵深发展,只有这样这个模式才能真正的带动社会的进步,不能只在一个地区实施,这样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的,还是那你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领导,得有精神上的进步,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还是我刚才说的头脑要清晰,不能太死板,精神上的进步对政策上的进步更有用。这个模式是非常非常的好,我给领导们点赞,给这个模式点赞,但是我就担心管理层不能时刻更新自己的思想,精神层面上不能进步。
宗:王老,您说的这些对我们这些大学生都非常的有帮助,请问您能给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吗?
王: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吧,说实话有一点班门弄斧。第一,大学生要有提出问题的精神,不能光听别人的,不能说别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你们得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且还要大胆的提出来,你光有想法说不出来那也没有什么用。第二,大学生要有奋斗的精神,像你们这些孩子一样,暑假多出来参加一下社会实践,尽可能地来体验一下社会上的不容易。你们年轻人都是“天之骄子”,身上肩负着父母和社会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你们现在的压力又这么大,所以说你们得自我奋斗,不能光指望父母和社会。第三,你们大学生不能“人为全才”,不能追求面面俱到,要点面结合。因此你们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每个专业领域存在一定的广泛性,所以我们必须缩小自己的专业范围,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这样才会在专业领域的某个具体的方面脱颖而出。如果不深入去研究和学习是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和进步的。如果克服不了这种状况,这也就是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不到东西的原因。
宗:王老,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想了解一下改革开放之前咱们四女寺村的经济文化条件是怎么样的?
王:在经济文化方面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可以分衣食住行说:
至于穿,十分的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现在还有的印象是买布要凭布票吧,每人每年的供应量是多少,基本上没做过新衣服吧,大人小孩穿的都是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至于吃,人们大多生活贫困,食不果腹,由于那时的食物匮乏单调,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票证盛行,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同时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因此大多数人都营养不足,甚至无法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野菜、地瓜、高粱都是深刻的难忘的记忆,我记得自己那是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酱油稀饭”,觉得简直没有比这个更好吃的东西了。
至于住,我记得当时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99%都是土墙茅草房(用黄土筑墙,以稻草或麦草盖顶),房屋破旧,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人畜有时甚至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我记得我家和我伯伯家共住一栋房,每家6口人,两间房,约30平米吧。其他人家也大致是这个水平。条件十分的艰苦。
宗:王老,请问改革开放之后咱们四女寺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王:改革开放后,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新四大件”逐步取代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旧四大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建设,养老保险在城市已基本建立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现在正在向广大农村扩展。如今,这一商品早已绝迹。电、煤、燃气、太阳能成了主要生活能源。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冰箱,冰柜,电风扇,取暖炉,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成了家庭必备之物。自来水进了每户人家。单位职工的住房也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住房面积增大,家具陈设新颖。除了电视机顶盒,在山区,你还可看到户户房上、屋前,都安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一口口的朝天大“锅”小“锅”,成了独特的景观。手机已近乎人人拥有,新闻迅速传递天下大事,微信沟通亲情友情。网购活跃,邮政、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百事、天天、顺风等快递物流往来货运繁忙。微信、支付宝收付款十分方便。足不出户,即可买遍天下奇珍万物,无须开店,就能销售本土农付产品,中国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9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