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县下着毛毛细雨,暖兵筑梦志愿者们继续他们的走访旅途。
今天走访的两位老兵爷爷,都还身体健康,与老伴生活安宁。巧的是,两位爷爷家里还都养了小鸡仔,日子过得挺闲适。
蒋庆寿爷爷和老伴生活在山脚下,奶奶说,1948年,她17岁,家里给她做媒和爷爷结婚,转眼间就过去了71年。两位老人挨着坐在一起,这段71年的白金婚如同眼前场景,岁月静好。志愿者给老两口家中挂上一个“福”字书法,愿他们生活健康幸福。
蒋庆寿爷爷和他的老伴
蒋爷爷是在遇见奶奶之前参军打仗的,那时,他先在江西保安团,驻扎江西永兴。后来,听爷爷说,他还在湖北黄梅和鬼子隔江战斗,他们派出一个机枪连,顶了几个小时的炮火,国民党两个连随后赶来,与他们一同把鬼子赶到武汉。
爷爷14岁就被抓走参军,在部队里,每天吃凉菜,一餐四两米,一天吃两餐。他们的军装是很薄很薄的布料做的,冬天睡觉也只有一条毛毯。
蒋庆寿爷爷在看志愿者表演
听爷爷说这些零碎的故事,就好像抗战的历史真实地在眼前铺开。和历史书上不一样,这些往事,由亲身经历过的老人,用一个普通军人的视角向聆听者们娓娓道来。他们的行军吃住,他们的作战记忆,他们的婚姻与家庭。这时,聆听者才会真切地感同到,一场场抗日会战,是每一个活生生的青年,用真的生命在抵抗奋战,史书上记不清的每一条战壕,每一次行军,都是每个平凡又伟大的抗战老兵心里,抹不去的记忆。
蒋庆寿爷爷在讲故事
蒋庆寿爷爷在给志愿者签名
第二位唐振霆爷爷,毕业于黄埔军校,在他的书法题名上,他自号“黄埔老人”,他还是永州黄埔会会长。志愿者们到唐爷爷家时,他正和村里人打着牌,见到我们,便主动唱了一首歌表示欢迎。他还主动给志愿者展示了自己的黄埔同学会记录本。
唐振霆爷爷的同学录
翻阅记录本,一个个曾经的名字,一张张泛黄照片上青葱的脸,却都满是岁月和历史的痕迹。在塞着书签的那一页上,熟悉的英俊的脸旁边写着“唐振霆”。
“爷爷,您年轻时候真帅嘞!”志愿者夸赞,“还好还好,”爷爷嘿嘿一笑,“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潇洒的。”脸上仿佛闪过一丝年轻风采。
年轻时的唐振霆爷爷
志愿者临行前,唐爷爷慷慨地给每人赠了一幅自己的书法。听老人说,他还想给自己再建一间专写书法的书房。
唐振霆爷爷房间里写了一半的书法字
后来爷爷还说,他在衡阳高中毕业后,加入了学校和本地的抗日救亡宣传会,多次参加游行、募捐等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投笔从戎,考取了陆军军官学校20期,学习通讯科专业,在校期间,老人也多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抗日爱国运动,但没有参加对日作战,一直没有机会杀敌报国,这成了老人的终生遗憾。
人生何尝没有遗憾,但看着老人与老伴双双安度晚年,老人平时写写书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偶尔忆起那热血激昂的峥嵘岁月,当年轻时的报国情怀仍在年迈的身体里涌动,情不自禁高歌起抗战歌曲,一如青年才俊时。
这样的感动生生不息。
唐振霆夫妇和志愿者们合影
安居生活,或许就是一日三餐,屋舍宁静,亲友陪伴。看见老人身体健康,满脸笑容,志愿者们的心里也好似暖阳开。
文案:贺禧
摄影:宗文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80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