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天空晴朗,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韶山市韶润村暑期社会调研团,携手三下乡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紧接着抵达韶润村村民彭惠均家中。
作为一个深受父母影响的党员,当谈及红色家风时,彭惠均的儿子彭磊首先以家庭教育作为切入点,以自身家庭经历为例,谈起了家教对于红色家风的现实意义。
(图为彭磊在给团队成员介绍情况)
自小在毛主席家乡成长,并且深受党员父亲与教师母亲红色思想教育,彭磊不仅传承了父辈的红色思想,而且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在家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据团队成员了解,彭惠均不仅仅是一位老党员,更是一名在越战中工作了七年的战士,父亲的亲身经历和言传身教在彭磊的成长历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彭磊对子女的教育。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彭磊回忆,父亲的教育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习惯和言谈举止中,无论是“坚忍不拔、勤劳勇敢”,还是“忠孝仁义礼智信”,都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不仅如此,一方面,他们家庭重视子女的课堂教育,重视子女的课堂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不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教师,而且给子女灌输的并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更重要的是“重视学识而不仅仅是学历”,更重要的是做人,要传承红色家风中体现的精神。在与彭惠均以及彭磊两位党员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家风教育和其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家风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延申,要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将家风建设贯彻到每一件事情。
(图为彭惠均家庭与红色家风调研团队全体成员合影)
提到在村子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彭磊这样说,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解决困难。他给团队成员讲述了一个自己目前工作中的困难,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由于组中队员不满上级领导提供的价格,导致工作一直没有进度。他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在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愿意放弃自身利益,方便村民。但是作为一名组长,他有义务为村民谋福利,保证他们的合理权益,这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为人民做的。处在这两者的矛盾之间,他十分的纠结,不过他会发挥党员的奉献精神,在尽力满足组员的合理权益的前提下,争取可以圆满解决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古语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如彭惠均家这样的家庭所汇聚而成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会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宋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7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