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红军不怕死的勇气来源于他们有比他们自己生命更想守护的东西,比起自身利益他们有更重要的信仰”,“这种信仰的精神,流传代代革命人,让他们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这种信仰精神的最初起点,就是长征精神!”“我们要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所体会到的一切带回去,带着这份力量去学习更多东西,去回报这里“。2019年7月10日上午,在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和烈士公墓,福州大学赴龙岩、长汀“移动思政课堂”实践队队员经过在中富村几天的实地考察,对于长征精神,他们有了更深的思考,他们面向青山,面向前来缅怀参观的其他游客,进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来表达自己几天的所感所思所悟,从他们心底迸发出的是他们对这片红色热土上英魂的缅怀,对这份革命长征精神的敬仰。他们立足赤色热土,传承长征精神,开启新世代的新长征。 中复村的早晨大雨滂沱,但这并不能改变队员们想要深入了解长征精神的初心。实践队从红军桥出发,随着中复村讲解员钟振华的讲解,红军桥上每一张照片记录的长征故事仿佛重现在眼前。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他们报国之志的开始,廊柱上刻的一条条线,就是当年红军征兵时刻下的征兵线,只有高过这条线的人才能加入红军。那时候的年轻人昂头挺胸、踮起脚尖,想方设法争当红军。仅仅中复村,就有近600人参军。85年过去,在当年参军的人里,如今被追授为烈士的有400多位,而剩下的人因为不知姓名,没有子嗣,连烈士证都无法颁发,英魂不知归于何处。 钟振华老师为实践队队员讲解红军桥的故事。(蔡熠 摄) 重走红军桥使队员们更清楚地感受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如此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先驱,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最应该感谢、最应该缅怀的就是这些最可爱的人。 队员们冒雨穿过红军街,来到观寿公祠。1934年9月30日上午,在这里,红九军团这支刚走下火线的英勇铁军吹响了长征的号角,迈出了两万五千公里长征的第一步。这里的讲解员钟鸣老师与钟振华老师是“讲解员中的父子兵“,他们表示,希望尽自己的全力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钟鸣老师告诉实践队队员们:“长征到现在已经是85年,现在一批又一批来自很远的地方的人来这里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最重要的,就是把红军用鲜血用生命留给我们的财富当成我们自己的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是中国魂的结晶。” 战火硝烟早已远去,而如今不少身着红军装的游人到此来重温当年那段历史。长征从这里开始,从而有了湘江之战的悲壮,有了四渡赤水的智慧,有了飞夺泸定桥的神勇,有了过雪山草地的坚毅,有了吴起镇的欢腾,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这地球上最鲜亮的红飘带,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最后胜利。 在中复村的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不仅让队员们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是给队员们带来了心灵的冲击。根据钟鸣老师所指的路,队员们来到离中复村七公里的松毛岭战役旧址。当队员们来到半山腰的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前,所有人都不禁肃穆、沉默。在这里,在这座忠魂长眠的山上,面向如今郁郁葱葱的松林,面向辽远的祖国山河,队员们为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默哀。 回想起历史的壮阔,战役的惨烈,战士的热血,刚才肃穆沉默的队员们再也无法按捺心中激荡,他们对红色长征精神的所想所思所悟再无无法藏于心底,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在青山脚下,在烈士碑前,实践队的五名队员面向游客展开了一场即兴演讲,他们陈述赤色热土,领悟长征精神,山林的松涛伴随着这慷慨激昂的演讲瑟瑟作响,仿佛那革命烈士穿过时空在表达他们的赞许。演讲之后,队员们激情朗诵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这场饱含激情的演讲朗诵吸引了无数在这里缅怀参观的游客,队员们也更加清楚地体会到钟鸣老师所说的:“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包括党员干部,长征精神就是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而中复村, 这片被称为“红的不能再红的土地”,作为这里的人,我们更应该弘扬这伟大的长征精神,把它放在生活中,我们的祖辈连死都不怕,我们就更应该要有比别人更高的领悟,这些牺牲的烈士都是自己的亲人,那我们就更应该搞好这里的建设,我们过好了才对得起先辈。 松毛岭战役的硝烟、中复村长征的号角已经远去。斗争中铸就的红色文化,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无数为中国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是为了铭记红军长征精神,更是为了走好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48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