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垃圾带来的问题愈加严重,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垃圾分类说难不难,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不同区域的垃圾分类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制定因地制宜的分类工作方案才是硬道理。
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2019年7月10日下午,绿色智行实践队深入思明区内部分小区进行采访,尝试了解不同居民区的垃圾分类的做法与情况。
垃圾分类无年龄之分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前浦南小区,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狼藉,小区内的垃圾堆放杂乱不堪,垃圾桶散发着臭气。通过了解调研,队员们发现小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较差,虽然设有不同类型的垃圾桶,但是大部分居民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在采访中,实践队也目睹了居民直接将一整袋垃圾扔到任意的垃圾桶,垃圾车虚同摆设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队员们还发现在这个小区内,居住的大多是高年龄段的居民。
居民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与意识,再多的分类垃圾桶也只是形同虚设。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现在很多智能化垃圾分类的设备都是针对年轻人开发的,老年人学习使用并不容易,接受度也不高。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对垃圾分类智能设施的开发,对象不仅仅是小孩和年轻人,还应该包括高年龄段的居民。政府和督导员应该更多地给予老年人关怀和理解,通过不间断的辅导,让他们掌握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运用,知晓垃圾分类对环境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及时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应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将垃圾分类的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垃圾分类需要共同努力
古兴里小区是本日实践的第二站。在抵达小区后,实践队首先采访的是一位中年居民。通过了解得知,该居民家中有进行厨余垃圾分类,督导员和社区人员也有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队员们还了解到在小区里内垃圾分类的奖励制度,居民们可以用每周回收的垃圾换取生活用品,而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不到位的居民,社区则会派出委员沟通处理,居民接受度和配合度较高。随后,实践队员们采访了小区内的一名小学生。据沟通得知,学校布置了垃圾分类相关的作业,比如在一个月内,每正确倒一次垃圾,就可以找督导员盖一次章。此外,实践队员们还在与小区的保安闲谈中得知,古里兴小区目前是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已经一年有余。
该小区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宣传和学校的教育,居民能够积极参与也同样重要。要打赢这一场环保攻坚战、持久战,广大市民需更加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的相关措施。
因地制宜施方案
前浦南小区和古兴里小区虽只一墙之隔,但垃圾分类工作却大相径庭。在前浦南小区,居民把分类式垃圾桶当成摆设,垃圾分类工作混乱不堪。而在古兴里小区,大多居民已经将垃圾分类变成一种习惯,逐渐实现“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要真正把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好,首先政府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街道办、居委会也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功能。在宣传工作方面,垃圾分类无小事,也无年龄之分,政府宣传的对象不应局限于青少年,老年人也需要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最后就是要因地制宜,前浦南小区和古兴里小区情况不同,所以需采取的方案也应该不同。做好垃圾分类并不是只有一套方法,各省、各市、各区都应有相适应的措施。垃圾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居民生活垃圾到底应该分什么、怎么分,则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分类现状与具体规划而定。
垃圾分类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垃圾围城”,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生活垃圾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每个居民都可以自觉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垃圾分门别类,便于后期处理与再次利用,为厦门环保助力。
(文/涂雪彬 图/周婧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4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