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家和万事兴”,家庭问题似乎是很多家庭甚至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夏朝的“家天下”开始,不论老幼男女,不管尊卑贵贱,哪儿有血缘,哪儿就有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则是我们一直关心的大问题。很多时候,父母与子女之间会反映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从而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019年7月7日河南科技学院一支名叫“心之声”社会心理服务关爱团的队伍从心理中心门口出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工作。实践团队成员们想要进行周边采访,通过采访附近居民对心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尤其是面临家庭的压力时,都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采访的声音也伴随着太阳的升起弧度的扩大,越来越优美动听。
消除戒备 ,坦诚相待
队员们用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骑自行车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和谐公园。队员们看着公园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既有在公园锻炼身体的老人,有带孩子遛弯的阿姨,也有特长训练的上课班级。队员们迅速就位,有序的开展自己的小组调研活动,寻找合适的被采访者。
实践团队成员谦虚地采访。 陈光鹏 摄
活动刚开始,每个受访者对我们小组队员都有很强的戒备心理,这给我们调研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我们的队员一直不放弃,抓住时机,做事不慌,终于成功采访数位。
“请问您现在有压力吗,比如说是与孩子的沟通,与亲戚朋友或者关系睦邻的矛盾,与同事工作是否有不和谐之类的”
“我觉得我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我的孩子,作为一个父亲,我和我的小孩缺少沟通。小孩平时跟他的妈妈沟通多一点。他带老婆孩子出去旅游,也从不会告诉我他去哪儿,去几天,毕竟,孩子大了,我也管不了。反正这个问题我逃避是逃避不过去的,我要调节心态,处理好这个问题”一位退休的政府机关大爷语重心长的说。
之后采访的对象也大多数是来公园游玩的老人,他们都表示对现存生活满意,与社会邻里相处融洽,唯一的共同点也是家庭问题,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上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他们都表示想跟孩子多沟通沟通,减轻孩子生活负担,也让自己能尽其所能的帮助到孩子。实践者单慧丽耐心的帮老人分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以及与心理活动的相关联系。
实践团队成员认真笔记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光鹏 摄
转换战略,实现新高
紧张的休息之后队员们转换阵地,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压力。有了早上的活动教训,队员们都积极吸取了经验教训,转换战略。四人一组的小队看起来更具有活动意识。
采访中,队长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阿姨对所在小区的基础设施基本满意,但是个人喜好跳交际舞,而小区的流行舞种是广场舞,想找地方跳舞,合适的地方又很远,没办法只能搁置自己的爱好,每天没事就带孙子出来散散步。针对阿姨消极的服从心理,实践团队成员冷静分析了阿姨面临的心理压力并鼓励阿姨跟社区舞蹈负责人沟通协调。
实践团队成员与阿姨亲切互动。 陈光鹏 摄
实践团队成员们下午的活动更多的是侧重社会各阶段,既有老年人,又有青年人。而老年人普遍表示的是自己的家庭问题,对儿女以及对儿女的儿女的教育关怀,对正在上学的孩子的关心,对自己现在没有机会上大学的遗憾,以及希望自己每天都活的有滋有味,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儿女正确的人生之道。而青年人则更多的侧重于工作上的压力,有时候很想做到最好,往往又心有余力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自己的决心被磨平,最终感觉自己成为一个模式化的机器。还有就是现在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回到家里累了一天,基本上都会玩玩手机,不怎么会经常跟父母聊天,也感觉自己和父母没有共同话题,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得罪父母,惹父母生气。针对以上的问题,实践团队成员认为,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心理健康阴影,需要突破自我,勇敢迈出与对方的交谈中,不要仅仅把对方当做你心中定义的对象,要做彼此的朋友,从内心接受,便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28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