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实践路,春风化雨支教情。2019年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一缕阳光”赴阜阳颍东爱心服务主题实践团队踏上了去阜阳的火车,来到了新乌江镇中心学校,在这里小老师们见到了几百张陌生又可爱的脸庞。吃过晚饭,大家收拾好行李安顿下来,在满怀着期待又有些微紧张的心情下在学校度过了支教生活的第一个夜晚。
第二天一大早,伴随着清脆的起床铃声,第一天的支教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迎着朝阳下的第一缕晨曦,孩子们在小老师们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在国旗下排好了队。跑操的音乐一响,拂着夏日清晨的微风,排排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踩着错落有致的鼓点开始跑操,一边跑一边还喊着嘹亮的口号。一二一,一二一,孩子们的口号声翻越了校园的围墙传到了校外的麦田。一圈又一圈,在广阔的田径场上,小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奔跑构成了学校田径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晨跑结束,食堂的叔叔阿姨早已备好了早餐:营养的白煮蛋,美味的白菜馓子,清热解暑的绿豆汤,香甜的馒头。大家冲进食堂,手中拿着馒头,蘸着可口的饭菜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餐,填饱自己的肚子准备以更加充沛的活力,更加抖擞的精神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和活动。
叮铃铃…上课铃响,小老师们拿上课本走向教室,准备开启支教生活的第一堂课。对于小老师们的到来,班上的孩子们都激动万分,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每个孩子都跳跃地鼓起掌来,吱吱呀呀地在互相讨论着“这位老师是教什么的呀?”,“他会不会对我们很严格呢?”。课前老师们提前准备的自我介绍使得小老师们很快融入集体,孩子们则在下面侧着小耳朵仔细倾听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不时举起的小手伴随着奇奇怪怪的问题,让小老师们也有些手足无措。当老师们问到他们的愿望时,父母的关怀竟是最大的期待,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是他们最宝贵的片段。听到这里,小老师们在辅导学习的同时更想给孩子们温暖与呵护。讲台上粉笔的吱吱声和讲台下铅笔的沙沙声进行着知识的传递。
尽管是第一次正式站上讲台,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小老师们对于支教的每一个细节却有着十足的干劲,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小老师们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瓶水的瓶底扎上小孔,为什么拧上瓶盖水不会滴下?”,“相机的底片为什么可以洗出照片?” 以此来启迪孩子们的思考。遇到重点的部分,老师也会尝试引导孩子们去理解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除了讲台上的小老师和座位上认真听课的孩子们,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还有一批特殊来客——来自其他班级来听课的小老师们,认真地观摩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记下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但每一分钟的背后都蕴含了小老师们十倍的努力。育人先育己,从课堂中小老师们也汲取到了不同的“营养成分”,在给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从中获得了各自成长的推动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叮铃铃…新乌江镇中心学校的第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一缕阳光”赴阜阳颍东爱心服务主题实践团队的支教生活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第一堂课上,有角色的变换,从学生到老师;也有地点的更迭,从课桌到讲台,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句句温馨的“老师好”,在这里所接触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小老师们不仅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在无形中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粒美好的种子。第一堂课结束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2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