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连城县地处于闽、粤、赣三省的结合点,历史源远流长。在这里,有被称为“农耕文明活化石”的培田古村落,也有雕版印刷之乡——四堡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这些资源,连城县在文旅产业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砺青实践队在三天的社会实践中对连城县文旅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雕梁作教画栋习文
在培田古村落里,以“九厅十八井”为特色的明清建筑比比皆是,衡公祠、久公祠等精巧华丽的百年古词另实践队队员们目不暇接。在乡绅吴昌同故居“继述堂”中有许多精美的木制雕刻,这些雕刻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表现的内容包括“八仙过海”、“刘备马跃檀溪”等传统故事。可以想见,这是一座集家居、教育、待客等功能于一体的厅堂,鲜明展现了其主人的高雅情趣。
而在培田的其他古建筑中,到处可见精致的雕刻作品,三层镂刻的结构工艺吸引着队员们对它进一步的了解。金粉木雕“百鸟朝凤”令队员张禧印象深刻,她说“这样的艺术品应该为更多的人所知。”
而在吴氏宗祠“衍庆堂”中,层次有致的建筑风格彰显着历史上吴氏一族的辉煌过往。据了解,“衍庆堂”取意于《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以此为宗祠堂名更展现出培田村民们敬祖尊贤的优良村风。
家风代代传墨香久不散
在培田村,引人流连的除了这些古建筑,还有蕴含于整个村落中的文教气息。村口的“恩荣”之门,似乎在昭示着这座古村落曾经“不论文官武将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律步行”的荣耀。据传是清光绪皇帝赐建给他的御前四品蓝翎侍卫吴拔祯的。它与村尾吴昌同得“圣旨”所立的“乐善好施”牌坊遥相呼应,显示着培田村文武竞秀、积善济人的辉煌历史。
此外,培田村的家训家风传承也独具一格,吴氏一宗代代相传的家训中有很多内容即使到今天也仍不过时,“蓄树木而卫风水”的保护环境思想, “尽子道而报亲恩”的传统孝悌思想等更值得当代人反思、学习。锄经别墅更是我国“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曾为培田书院题匾“渤水蜚英”,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也曾赞叹“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培田古村如此风采,不能不让人心向往之。
匠心恒在古韵雕版
实践中,实践队还来到了我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的连城县四堡镇,这里保留着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原汁原味的雕版印刷技术及工具,纪念馆中古朴典雅的妇女服饰和技艺精巧的银锡制品都让队员们惊讶不已。
伐木制版、编辑写样、雕刻雕版、调墨备纸、印刷分页、装订裁边,每一项都是精细至极的工作,四堡镇的先人们正是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让四堡印刷的书籍“垄断江南,远播海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古老的先辈智慧与“工匠精神”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身处于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将这些传承、发扬出去。
展望未来还在路上
连城县经过统筹规划、细致挖掘,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体系,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以体味自然风光,也可以感受人文熏陶,在开发的同时,当地人对保护也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没有被商业化冲昏头脑。
在交流中,实践队队员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建立相应的品牌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宣和乡副乡长黄大松表示这些建议给了政府部门一定的启发,在未来的实践中可以尝试。
“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一副对联将这里的美丽乡村浅浅勾勒,相信在未来,连城的文旅产业会更上一层楼,取得更高的进步。
供稿/社会历史学院 梁伟
摄影/社会历史学院 龙崇明 陈炜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06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