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在央视春晚表演“五官新说”爆火的加拿大艺人大山,到德国网红阿福,再到综艺《非正式会谈》的超强热议……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发展。而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就自然成为了众多外国友人求学、就业、创业的理想城市。
7月8日上午,为了解外国人在重庆的创业就业情况,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创梦历史成就观察团的队员兵分两路,分别在外国友人经营的酒吧和留学生活动中心展开调研采访。
出发前队员们的集体合照Ben’s笨Bar: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创意酒吧
“老板!来杯花椒啤酒。”“要得,马上。”一口椒盐味的重庆普通话,配上时刻挂在脸上的灿烂笑容,“Ben’s笨Bar”酒吧的老板Ben在店内来回忙碌着。作为一家主打“特色花椒精酿啤酒”的酒吧,笨Bar的客人多来自世界各地,而它的老板Ben,则是一个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五年的“重庆老炮儿”。
调研队员进行采访“我婆娘是重庆嘞!”当谈及自己与重庆这座城市的渊源时,Ben用他不是特别标准的普通话打趣道。从西南大学的国际留学生、外教老师、国际商务管理硕士,到“成都汽车行业公司的唯一外国人”、“重庆德国咨询公司工作者”,再到如今“Ben’s笨Bar”酒吧的老板,Ben的身份在他的探索中不断变化。而在此过程中,他对于重庆和中国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我很喜欢中国这个国家,中国人总是很热情,希望能通过特色花椒啤酒,能够让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有一次美妙的结合。”Ben笑着说。
酒吧内部图在Ben精心选材和严格把关下,笨Bar酒吧的风味花椒啤酒在重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为了许多游客或居民的“必去打卡地”。
酒吧外部图当然,除了啤酒本身的特色,笨Bar酒吧更大的魅力还藏在Ben与酒吧门口人群的热情交流之中,藏在Ben与客人们分享的欢乐琐事之中,藏在客人们在吧台前为球赛的碰杯之中。“每次来这里最期待地就是能和Ben聊聊天,他有趣的生活态度真的很治愈!”市民张先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而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行业竞争,Ben也有着清晰而充满自信的态度。“我不担心竞争,竞争能为酒吧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我未来想要做的,就是创新,只有技术的不断改进,才能让精酿走的更远,让文化融合更加密切。”
取香:“原汁原味”中的面店坚守
“你吃过韩国味道的炸酱面吗?”在重庆渝北区有一家名叫“取香”的中式韩料店中,一对从韩国回来的夫妇以韩国传统的炸酱面制作手法为依托,将中国人情味和文化韵味融入其中,打造了极具特色的中式韩料店。
“取香”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坚持做正宗的韩国风味,即使是在重庆经营生意,菜品中也没有融入重庆“辣”、“麻”的味觉元素。“我们也尝试过用中国的调味料和食材,但后来发现会影响味道的正宗程度,所以现在所有餐品的原料都是从韩国直接运过来的。”据了解,这种进口的方式会让制作成本增加不少,但店主夫妇为了保证原汁原味,仍旧选择了坚持。“相比于利润,我更在乎的是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最正宗的韩国食物,能让中韩文化得到一个更好的交流。”店主叔叔笑着说。
店内布景有趣的是,店内的装修布置也是按照韩国餐厅的风格,空间上整体被许多个隔间隔开,满足了客人对私人空间的要求。“这和韩国的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韩国人礼节比较多,许多职员下班后吃饭不想碰到上司,所以多数人都希望能有一个私人的用餐环境。”店主解释道。
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生意兴隆,“取香”坚持在做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与文化交融的情怀。
香肠兄弟:德国老板的差异“配方”
红白格子砖、橄榄绿色墙、欧式白色吊灯……在渝中区的“香肠兄弟”餐吧中,店主Martin亲自设计的德式布景和他一口重庆味道的中文,让实践队员们一进门就感受到了中德文化奇妙的交融。
餐厅内部景致曾经,香肠兄弟餐厅是纯“德式”经营,并不为客人提供座位,但逐渐Martin发现了这样并不利于吸引中国顾客。“在德国,很多人都喜欢在点餐后随意的站着享用美食,而在中国,大家都喜欢坐下吃饭,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聊天。”因此,他与合伙人便改变了经营方式,将餐厅改为了“德国出品”的中国风格。
同时,Martin也延续了德国“吧台餐饮”的特色文化,在餐厅中特意保留了吧台区,将德国和中国的文化的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对Martin的采访过程在重庆创业的四年半时间中,餐厅在中德餐饮理念和味道的不断融合下,成功跃居渝中区西餐服务榜第三名。“中西方饮食差异形成的独特魅力以及重庆良好的创业环境共同助力了德国香肠兄弟餐吧的发展。”Martin感慨着说道。
“漂洋过海”来学习:留学生群体的就业环境初体验
“你觉得重庆的就业环境怎么样呢?”“it‘s great!”为了解在华留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情况,观察团队员以西南大学国际留学生为参照进行了采访调研。队员们在西南大学留学生活动中心、留学生宿舍处针对部分留学生群体展开随机采访,并用双语的方式与他们展开趣味交流。
“虽然我们在校期间还不能就业,但我对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在采访中,来自白俄罗斯的留学生这样告诉调研队员。在调查的同学中,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对自己将来在重庆的就业前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们普遍认为处在经济转型期的重庆有着相较于一线城市更大的发展空间。
成员合照但也有不少留学生认为中国的人口多,竞争比较激烈,就业压力较大,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对于是否在毕业后留在重庆还未做出决定。“中国人口基数大,优秀的人也很多,我们的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一位意大利的国际学生对记者说道。
采访过程通过调查,调研队员们对西南大学国际学院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留学生就业态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撰写了客观的调研报告。“他们中有希望经营跨国贸易公司的缅甸留学生,有想要做进出口贸易的尼日利亚留学生,也有想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阿富汗留学生,总体来说是比较多样化的。”调研队员陈宝林总结道。
“中国人很友好,他们热情地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还会帮我找实习,所以我还是希望毕业之后可以留在这里的。”穿着黄裙子的女留学生Susie笑着告诉实践团队员。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赵方悦、郑心怡/供稿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03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