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安徽师大文学院赴苏州德善书院“弘扬经典,立德从善”暑期调研团队到达苏州,团队的第一站是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杜巍教师的《千字文》课堂教学,这一站带领队员们掀开了探究德善书院“立德从善”的第一幕。
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特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有平台去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典籍。
创古韵,造古风
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路上伴随着梧桐树上栖息的知了声,队员们一起来到德善书院——文庙府学崇圣祠内,环境清净幽深,儒雅气息浓厚。队员们不禁放慢脚步,放缓呼吸,不忍打破这片宁静。崇圣祠大殿内,正中悬有匾额“崇德尚善”,其下挂有“先师孔子行教像”,两边对联题有“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金石其心芝兰其室。”室内布局大气古朴,建筑大多由木质材料构成,配上古典风雅文言,古韵十足。孩子们置身其中,有别于平日现代化的教室,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古韵熏陶,浸润古风品行,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上课前,孩子们在家长、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下,穿好汉服,每人手拿《千字文》讲义,端端正正地坐在木凳上,准备聆听《千字文》中天、地、人、和的关系。木凳、木桌、汉服、画像等各元素,细微之处体现德善书院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古色古香的学习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图为家长在为孩子穿汉服。通讯员 李静 摄
先知礼,后识文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德善书院要求学生行三礼。由于本次教学是德善书院暑期少儿传习部蒙学班的第一次课,学生里新老生都有,新生不知何为课前三礼,于是老师在课前教导学生如何行课前三礼。“我们的礼仪由向先师孔子行长揖礼和向授课老师和父母行鞠躬礼两部分组成。”老师面带笑容对学生们说:“我们要站在两边过道,立正,双手呈拱形,双手交叠。男生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生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这是长揖礼。”伴随着老师动作的展示,学生们做出相应动作。“作揖的时候,我们要双手并直,九十度弯曲,起,收”,学生行礼动作变得越来越规范。解释鞠躬时,老师说道:“弯腰九十度,向爸爸妈妈行鞠躬礼。”简单明了的解释使得学生易于理解。
在教会学生如何行长揖礼和鞠躬礼之后,耳畔传来悠扬飘逸的钟罄声,原来这是上课的铃声。课程开始了,老师引导学生向圣人孔子行礼、向先生行礼、向父母行礼。三礼过后,《千字文》教学正式开始。德善书院通过先知礼、后识文的方法,首先将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外化于行为,使得学生有较为感性的认识。
图为老师教学生作揖。通讯员 李静 摄
巧游戏,易理解
古代汉字与当今现代汉字相差甚远,又因为德善书院里的学生尚且年幼,无法理解文言之意,教学难度大。然而,老师通过种种富有趣味的游戏使文言学习轻松化、简单化。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动作表示“大”的含义,引出“大”的甲骨文字形,进而引出“天”的甲骨文字形;再引出《千字文》是有一千字组成的韵文,为展现《千字文》四言韵文的体裁特征。老师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个摇铃,当读到押韵的文字时,老师便指导学生摇铃,以此将押韵概念简化在孩子理解范围之内,而且巩固了所教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为促进学生对《千字文》内容的熟悉,老师开展了 “猜一猜”的看图说文游戏。在学习本课最后一段文章“爱育黎首,成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时,老师将吟唱形式引入教学中来,使得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图为老师利用击鼓、摇铃来给学生巩固知识。通讯员 李静 摄
德善书院的老师们于古风古韵中延续先贤之风,德善书院的孩子们于知礼识文中感受传统之魅力,于寓教于乐中理解古代文字。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64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