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度韶华,一花一叶总关情。
百年花边待传承,匠心独运在何方?
2019年6月21日-6月23日,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体验学习萧山花边的制作过程,深入了解萧山花边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参观萧山花边机绣工厂。
萧山花边又称“萧山万缕丝”,又名“万里斯”,是浙江著名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直接用线编结挑绣花边。1919年,最初从意大利威尼斯传入中国,由于威尼斯的花边技艺逐渐没落,而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因此中国也被称为花边之乡。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百年手工艺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队提前与萧山花边文化研究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络沟通,计划并顺利实施了此次的萧山花边之行。
6月21日上午,实践团队早早来到萧山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培训中心。上午九点钟,萧山花边的传承人戴水珍老师和学员们热情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在一个可容纳二十四人的小教室当中,几乎每位同学都参与挑绣的制作当中,老师们耐心讲解,手把手教导,细心示范,同学们也在学习穿针引线的过程中,感受到萧山花边的独特魅力。
萧山花边的独特之处在于,所有的挑针都需要固定在纸上方能开始,此刻,简单的一张纸它既是绣架,又是底布。
一个上午的忙活过后,聚精会神的一针一挑,同学们更加了解这等精细活儿的奇异和变化所在。
尽管只是一块小小的成品,却足够以此作为骄傲的谈资了。
6月23日下午,如约来到全萧山进村的萧山花边的非遗传承点——萧山坎山镇下街花边收发站,这是全萧山仅存的收发站。
古旧的街道,失修待拆的楼房,无一不彰显出此处的年代感。萧山花边文化研究会的相关负责人员金老师接待了实践团队,全程引领同学们参观这栋二层楼的建筑,铺面而来的潮湿气息,这鲜少待客的房子终于也迎来了客人。
此处传承点的花边种类较为齐全且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从挂于墙壁封存于玻璃柜里的年代性的经典款式、龙纹花边,到长桌上摆放的杯套、纸巾盒套,应有尽有。
从金老师的耐心讲述中可以得知:拥有百年历史的萧山花边,最初由意大利威尼斯传入上海,而萧山由于特殊的地理和人口优势,得以接下这项外来的手工艺。此后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辉煌巅峰,而后于1985年开始又迅速走向衰落,最终于2000年基本处于“截停”的发展状态。
“由于机器的产生20万挑花大军一下子锐减了大概只有几万了, 2000年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收发站就截停了。”
与意大利的发展模式相似,当机器代替了手工,手工技艺不得不被驱逐市场。而为了使萧山花边得以延续,从业者们研制开发出仿制手绣的机器,使萧山花边最大限度的得以保存和延续。
其中萧山花边遇到的种种发展困境,机器的出现使手工艺者薪酬所得与商品价值不对等,更多的手工艺者流失;萧山花边名声在外大量销往国外,国内知名度却不足;萧山花边技艺设计者与挑绣制作者的分离,行业内花边价格多不规范……
“萧山花边跟木雕石雕的工艺不一样。设计的人不会挑花,挑花的人不会设计。会挑花又会设计实际上是很少的。”
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深感无力,但是从金老师这儿,依旧能够看到更多的希望。我们或许没法知道萧山花边未来的走向如何,我们也不敢对萧山花边的发展作出任何建议和预判,但是从业人员们依旧在不断探索方法,使这项美好的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前几年浙江工艺美术公司举办的,包括艺人带徒,以国家来补助带徒”;“今年是萧山花边一百年,因为已经一百年了,我们正在申请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金老师邀请我们回到过去,重新体验花边收发员的工作。
接下来,来到了金老师创办的工厂里面,它深藏于弯弯绕绕的小街道之中。
巨大的机器声响,快速的机器操作,当我们还停留在中国第一台绣花机器相当于1400名劳动力同时劳动的想象中时,我们见证了最新的绣花机械力。
传承百年花边,我辈仍需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7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