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张鸿亮老师带领下,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历史学(文物鉴定与修复方向)班同学前往伊滨区、偃师市等地进行田野考古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大家首先来到的是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该帝陵是东汉洛南陵区目前确认的东汉帝陵之一,其陵园遗址也是洛南陵区目前唯一进行过考古发掘的,先后获得过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两次田野考古奖。工地现场负责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技术员张海涛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发掘区域主要位于陵园遗址的东北部,与文献记载的“园寺吏舍”有关,发掘有大型院落遗迹两处,分别有房屋、庭院、粮窖等组成,还有水井、排水渠等水利设施。介绍完遗址情况后,同学们还亲自动手,在发掘区内体验了田野考古的乐趣。
第二站是唐恭陵。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唐恭陵是我国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尤其是其石刻,为后来的唐陵建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陵园座北朝南,平面正方形,边长440米。四周原有神墙围护,今地面以上已全部无存。神墙四角有角阙,地面以下有砖砌的墙基,地面以上今存土丘。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方向,宽50米,神道与东南角阙和西南角阙的间距完全相等。神道两侧立有两列石象生,有望柱、天马、石人和立狮等。灵台封土呈覆斗状,封土四周经千余年风雨侵袭,水土流失严重。恭陵除较完整的陵园布局外,还保存了一通石碑。碑额刻飞白书“孝敬皇帝睿德之纪“八字,宛然可见,引发人们深思。
午饭之后,大家来到最后一站,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曹魏大墓。大家首先参观了M1的墓葬结构与建筑用砖。M1是长斜坡墓道明券砖室墓,平面呈“甲”字形。渐渐走入M1的墓道深处,大家注意到其中有三个盗洞,墓葬顶砖、壁砖和铺地砖等都被大量盗取。尽管墓葬被盗扰严重,仍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物,包括陶器、铁器、铜器和漆木器等。此外,还出土了刻铭石牌200余件。石牌一面阴刻文字,记载墓葬内随葬品的名称、数量、质地和尺寸。该墓的发掘为寻找曹魏帝陵——高平陵提供了重要线索,发掘者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咸秋副研究员认为,此墓是平原懿公主曹淑和甄璜的合葬墓。墓主人究竟是谁呢?这至今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路上,同学们跟随张鸿亮老师行走于一个又一个田野间,不知不觉从现代“穿越”到了东汉、曹魏、大唐,最终又“重返”现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逐渐体会到了田野考古学的魅力所在,也是与文物保护、博物馆密切联系、互相支撑的。在五月日渐强烈的阳光与无处不在的风沙中,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圆满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50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