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用三年时间集中攻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教育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学业问题。学业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学业是学历取得的必经之路。其次,学业对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早早抛弃学业,将会导致知识的缺失,智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文化及教育相对落后的现实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更是令人担忧。 笔者开展心灵信使活动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的通信活动,所服务的中学生群体大多数为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受父母的学业指导和支持不多,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业困惑较多,甚至出现厌学、辍学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者要帮助他们激发学习动机、解决在学业上的问题,为他们树立起学习自信感和远大学习志向。 1.厌学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接受着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父母背井离乡去挣钱,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自己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好的教育,孩子的良好发展是他们的夜以继日辛苦付出的精神支柱,而这样的期盼也就变成了对留守儿童学业的过高期望。另一方面,初中教师处在留守儿童升学的关键时期,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的期望不亚于其父母的期望。由于初中的升学压力导致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以保证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量的作业更加剧了他们的厌学情绪。信件内容反映出部分学生因成绩的浮动、作业的繁重而心情烦躁,所以急需志愿者的帮助。 上初一的希希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一直是老师的好帮手,懂事的她在生活上也乐观积极,但是在她乐观的背后却是信中繁重学业给她的无尽压力。由于父母的外出,希希常常在信中透露出自己憎恨父母的想法,即使自己考试成绩再好,无法得到父母给她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她也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觉得学习根本没有意义。在越来越大的学习压下,希希也越来越烦躁,上课不在状态、成绩也不理想,这也让她被老师多次批评,上课也变成煎熬。“老师好喜欢批评我,好烦躁啊!我已经快累死了。不是我不想学,是太累了,我承受不了……我真的要写崩溃了。我从来没感受到这么大的压力。” 在希希看来,成绩不理想成了一件恐怖的事,“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前几天月考了,我觉得我考得一点都不好。我对自己的英语和数学也不满意,历史更恐怖,政治别提了。”其实成绩不理想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以这样的成绩面对家长时,家长会怎样的恐怖。在家长眼里学习成绩的下降的原因就是贪玩,只要不贪玩就能学好了,于是希希在寒暑假便被迫参加各种补习班,觉得自己是困在学习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也没有希望。“……而中学,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地狱,相比天堂,我们就是笼子里的鸟,渴望自由。我现在多想回到幼儿园,那里没有烦恼,宛若天堂,使我沉醉,使我向往。” 志愿者在通信过程中针对每次信中的问题,积极开导希希,鼓励希希面对学业压力要学会放松。“既然作业都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去完成它。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原来完成那么多作业后,心里会变得更加充实,那种感觉是很好的。”面对成绩不理想“……咱们要把压力化为动力。你要抱着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它,正视它。”要积极分析,勇敢面对未来。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志愿者还提出一系列现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希希进一步学会走出学业的紧张压力环境,缓解烦躁的情绪。“……给你提供几个建议,你可以试试看。第一,深呼吸,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自由地驰骋;第二,运动,去操场跑会儿步,什么都不要想,让汗水挥洒出来,使身心放松;第三,那就放声哭一会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你都要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一定能行,要坚强!” 2.学习动机 14岁的笛笛同学是个在班里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父母的外出也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懂事的他理解父母为什么会外出打工,也在学校努力做到不让父母操心,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笛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将会在一次次阶段性的诊断测验中暴露出来,而考试成绩无疑被家长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懂事的笛笛也十分在意自己每一次的成绩,可是连续的不理想结果的打击也让他“都感觉不想念书了,好好努才考个大学读完了算了!姐姐竟然还想考研。”。 长期的通信,笛笛和自己的大学生志愿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笛笛在学业中遇到的问题也常常会在信中与志愿者进行讨论。大学生志愿者也常常会在信中透露自己的目标,激励着笛笛也要向自己的志愿者学习,在遇到困难时要不轻易言弃。在通信一学期后,当笛笛在一次经历考试失利后,在信中这样对他的姐姐说:“……我将用自己的刻苦为笔,用汗水为墨,来书写我幸福美满的一生!我将记住我今天的誓言,正如这夏日星海璀璨的星光,永不熄灭。夜晚是漆黑的,正因为有了的璀璨的星光而绚烂,而我们呢,正因为有了在昂扬的斗志,而精彩。”笛笛在这样的通信中不仅仅交到了一个大学生朋友,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学会正确面对学业中的失败,摆正学习态度,也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3.学习方法 因为农村教育质量不高,学生无法掌握课上的知识,课下也不能及时找到老师询问导致学习问题日积月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此时需要志愿者耐心地指导和建议,志愿者就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不离不弃的学习伙伴。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学业指导,学习成绩成绩不理想,往往偏科严重,巧巧就是严重偏科的代表,在数学上是老师头疼的对象,是大多数人口中的“差生”。她在班级里的数学成绩比较靠后,数学成绩的不理想也加剧了她的自卑心理,加上班级不良的氛围和相对匮乏的师资,数学成绩的提升成为她想实现却无法实施的愿望“其实我的数学非常的差,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几乎没有听懂,听的很吃力,越听不懂的时候我就越是喜欢走神,想睡觉。每次在模拟考试的时候,我每次都考的很差。” 由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自尊心比较强,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都难以开口,此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志愿者就成了她忠实的学习伙伴,“我想请教一下你一元二次方程和几何图形。这个内容我最不擅长每次老师讲这两个内容的时候,我都摸不到方向。所以我想请请教一下你。”志愿者不断鼓励和开导他,提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建议,“关于如何提高数学和英语能力。我的建议是数学的话要先弄懂基本的概念。然后勤加练习,多做类型。相似的题目英语的话,一定要少量多次,并且。要选对时间坚持每天早晨和睡前几分钟。送读或者背诵一段英语。学习贵在平时积累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真正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学习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巧巧也学习得更有计划了,将志愿者的建议运用到实际学习学习中,“我很感谢你。给了我许多的学习方法。我现在正在执行呢。”中学生耐心倾听志愿者的建议,对待不感兴趣的学科也有“我学习变得认真”的感受。 4.学习志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中总结出的重要的一点。在生活中,志向是明灯,为我们指引奋斗的方向;在教育中,志向对于受教育者的作用相当于发动机,是学习动机的不竭动力源泉。 在信件交流过程中,我们先对农村留守儿童“我最敬佩的人”进行了解,他们的答案从明星艺人到亲人朋友、从现代作家到古代诗人。农村留守儿童能有自己的榜样非常重要,我们通过交流让他们思考并确立自己的榜样。 当大学生志愿者问及他们最敬佩的人是谁时,其他同学络绎不绝说出了自己的特定敬佩的人,而小毕同学却给出了我们意料之外的答案,这样的视野与心境是完全没有想到的,那就一起来看看他在信中是怎么样回复的:“我敬佩这世界上的每个人,真的,不是我骗你,在我眼里每个人都有值得敬佩的地方,那些广为人知的明星、科学家、作家等,他们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们都值得被敬佩。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在为社会国家服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艺人、政治家、教育家、工人,每个人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值得被敬佩。所以我从来都没有最敬佩的人,我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新媒体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构成了大众舆论与娱乐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自己的偶像大部分青少年应该都会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某位“小鲜肉”或者“小花旦”的名字,而下面的这位同学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偶像,虽然其他的同学都以此为笑点可是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以前我们老师让我们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偶像》。我这个人又不追星,于是我思来想去,就写了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不过后来呢,我读到了几首毛主席写的诗,忽然觉得他写的诗都好霸气呀!所以我就被咱毛主席“圈粉”了。所以说我就很敬佩他了啊”除了那些声名显赫熟为人知的名字外,也有小朋友说自己最敬佩的人是一个平凡但伟大的人,比如父亲,“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爸爸,他不能说是很富有,但他却支撑着我们这个家,他不能说很强大,但他却保护着我和我妈,他不能说很善良但他对我从来都很慈祥,我们这个家庭全都靠他,我们这个家庭都很爱他。” 大学生看到这样真挚的情感表露后也为之动容,回信说道“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随后我们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自己的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有自己的志向,钢琴家、数学家、科学家等等,志愿者在得到信息之后会鼓励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 中学生小序表示自己很喜欢某个男明星,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此我们的志愿者回应道:“偶像的力量就是如此伟大,他们能激励着我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你的偶像xxx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可以给你力量的人吧!”反言之,青少年追星也不全然是坏事,在偶像的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力量然后继续前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志向,比如说因为家中年迈的爷爷经常生病所以萌生出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或者是对音乐感到痴迷所以尽力去学习钢琴来靠近自己的梦想,所有发自内心的正确向往都应该被尊重,我们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地呵护自己的梦想然后去实现它。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确立自己的目标,在农村他们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想法是毕业以后跟随父母外出务工。面对这样的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需要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经常寄送大学照片给他们、展示大学生活的多样性等等。在通信初期,有的同学表示无法理解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都不知道读书到底有什么用,难道就是为了长大有好的工作和好的生活吗?”而我们的志愿者耐心开导表示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学识,“当你书读得越多,你越会发现你懂的其实很浅薄,你会发现你自己其实很无知。” 后期我们发现一位曾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决定要考大学,这是志愿者引导的作用。通过书信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在书信中我们看出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向往大学生活,“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一定会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希望可以救活更多的人,让他们不再失去亲人,我会实现我的梦想,所以我要努力”、“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钢琴家”、“其实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教师,我以前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就经常自己一个人玩老师同学的游戏”、“我对大学很向往,想快点长大,上大学。我长大想当个空军,希望我可以当上吧”、“我其实也想把学习成绩提高。我想考上高中,我特别希望过高中,大学那种生活”、“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当数学家”。由此可以看出长期正确的志向引导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本项目中的中学生由于长期留守,缺乏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自暴自弃,漫无目的地活着、学着。在项目开始前,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并且表示初中毕业就直接去打工的意向。在中学生心里,对未来的期望不高,只要日子能过下就行,而这样的想法也导致了中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倦怠,使得生活失去希望、学习失去乐趣。在不断地成长中,没有志向的中学生相较于有志向的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较低,未来的就业和生活状况也会较差。“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如果没有志向,不仅会导致自身的发展水平低下,也阻碍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影响国家发展。 现在大多数的帮扶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关注到了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学业,却容易忽视掉留守儿童的志向这一重要的需求。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而仅仅依赖外界的单方面支持,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更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而内在动机的源头就在于志向。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志向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38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