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作纽带 红色永流传”寒假社会实践队正式开始了访问老校友的旅程,追寻曾经年华,传承红色基因。1月13日下午,我们有幸约到了1991年入学环境专业,现供职于澳瑞环保(大连)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付向峰学长重返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与我们一起畅游校园,在沿途讲一讲大学是什么样的;我们借此向老校友介绍当今的大工。
图片1
▲校友付向峰
由于我们团队中的采访员-刘钰沁同学专业同样是环境专业,所以我们的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在毛主席像出迎来了老校友的到访,听叔叔说:那个时候这就是大工的招牌,之后,我们与叔叔一起走了一遍校园,叔叔看着现在的大工不禁感叹: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力量啊。不论是新建的第一教学馆还是翻新后的综一,都让付叔叔赞不绝口。接着我们在综一,开始了正式的采访。
图片2
▲队员们与校友在校园内漫步
首先,我们问及了叔叔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叔叔说是当时的马原老师,虽然由于时间久远名字和样貌都早已模糊,但是依旧对她严谨的教学风格记忆犹新——即使不是主课也对学生非常负责严格,叔叔说学生时期的自己甚至对她有些害怕。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工严谨治学的证明吧,即使是一门公共课,老师依然全力以赴。这与我们现在的老师是一模一样,大工的严谨治学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延续。
接着,我们又询问了大工除学习之外的课余活动怎么样。叔叔说:课余大家经常在当时的化工礼堂放映电影。虽然没有像峰岚杯这么盛大的歌舞比赛,但各类小型的歌舞活动还是有的,学生参与度也很高。并且当时的学生对于入党的积极性特别高,会参加很多类似于党校培训的活动——那时大工不但是是一所文艺的理工院校,而且在那时同学们就已经传承了老一辈的红色基因,争先入党,渴望为祖国出一份力。
图片3
▲采访付向峰校友
我们又请大叔就大工学生的就业优势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给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在八十年代的大工就有流传“学在大工”。甚至早上四五点起床占座,因为当时自习教室特别少,还有用锁锁课桌占位的时候。毕业之后这种优势非常明显,这不但体现在基础学科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处事方式上。和一般毕业的学生相比,大工的学生能够更努力更快地学习新的事物。并且做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非常踏实。至少在东三省,大工毕业的学生认可度非常高。大工毕业的学子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踏实,做事兢兢业业。但是也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也是作为理工学校的通病。希望学校和学生可以多注意这方面的改进。但一定要秉持注原有的严谨的学风,不要最后学的四不像。我们给大叔讲了现在大工在创新方面也是狠下功夫,并且创办了创新创业学院,大叔也是深表欣慰,表示大工学生需要这样的创新。
图片4
▲全体队员与校友合照
如今,大工学子的历史担当和使命意识,当由我们传承下去。就像伯川老院长所说“这烛火不灭,大工精神不灭!”,让大工精神在我们身上诠释和发扬,为母校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这里是大工,是做学问的好地方!
文稿编辑丨武鸿 刘钰沁
图片来源丨常远
图文排版丨姜振祺
责任编辑丨姜振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89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