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寻大工红色记忆,传承大工红色基因,提升青年“红色筑梦人”的使命担当,2019年1月17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之“追随记忆的脚步”团队在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对第一届大工学子席龙飞老先生进行了采访,席老先生向我们详述了在学校读书以及毕业后投身社会建设的心路历程。
在研究中心的藏馆,我们与席老先生相遇,一番问候之后,席老便与我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首先席老谈到了他选择大工的原因,也谈及了在大工预科时候的经历,随后又讲述了他当时对屈伯川、钱令希等大工知名伟人的印象,我们对当时大工的一些校园内的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屈伯川大扫除时点名当时是班长的席龙飞的趣事,满满的都是席老对当时背景下在大工求学和生活的缅怀之情。席老说到在大工求学使他坚定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朴素开朗的性格,尤其是对于党的教育的重视,席老谈到共产党“和风细雨”的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让席老懂得如何为人民服务,一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工作。
席老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及船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及造船史的教学与研究44年,是该校船舶工程学科的创建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所以在聊完席老对于大工的印象后,实践队员们切入了席老贡献一生的“造船史”的话题,席老通过几个复原的船模型带领队员走入了造船的历史长河,席老对他第一篇造船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对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复原尺度的探讨》印象颇为深刻,说到整艘船的复原图都是靠海船残骸手绘的,刚开始席老坦言被动研究造船并不是他的本意,在后期探究的逐步深入过程,席老担任过学报主编,到了97年席老退休后,经历了从被动变为主动研究的过程,席老潜心研究造船史并在00年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本学术著作《中国造船史》,学术界对这本著作评价很高。除了在国内影响深厚,席老在造船史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影响到全世界,04年发表在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学会的《造船年鉴》获得了学会颁发的奖状和铜牌。尽管退休,席老这些年笔耕不缀,在近几年仍坚持写作,17年出版的《中国三十大发明》中,席老负责编写“水密舱壁”这一发明,席老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了他一生对造船史的研究:“我真的很高兴,四十多年研究造船史,这本来不是我的专业,但我走在了国家前沿。”大工一向秉承“厚学”、“笃实”的作风,这与席老所具有的刻苦钻研、勤奋的红色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访谈最后,值大工建校70周年,席老充分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点出了大工的优点——基础好,政治扎实,对当代大工人寄予了厚望,并将二十多本著作一并寄到学校,为母校庆生。队长王逸然也为席老先生送上了代表实践团队对席教授崇高敬意的小礼物。
此次颇有意义的寻访,实践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席老用他这一生对造船研究的热情深入,让我们见识到老一辈大工人的光彩与风骨,领略到老校友那种朴素、坚韧、勤学钻研、学以致用的大工情怀,团队成员也将老校友对我们的尊尊教诲铭记于心,并勉励自己向席老先生靠齐,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工人!
撰稿:汤钰
编辑:张淇铭
图片:蔡佳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88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