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符合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并且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文化礼堂实践”永康小分队在暑期走访了永康市的塘里村和岩洞口村,在十五天的时间里对这两个村子的文化礼堂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学习。
7月2号这一天,十一名人文学院的小伙伴拎着各自的行李,早早地来到了金华市汽车南站,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永康市政府大楼。
市宣传部长很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在见面会上对我们重申了本次实践的意义和相关要求,并且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最后还郑重地叮嘱了我们有关安全方面的事宜。
会后,我们来到了永康市第一中学,并在那里安顿下来,对接下去十多天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统筹安排。
7月3号早晨,我们搭乘城乡公交来到了岩洞口村。岩洞口的文化礼堂建设尚在进行当中,可以明显看出新旧交替的痕迹。岩洞口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尤以葡萄最为有名,每一年的夏季都会举办葡萄节。
岩洞口背靠青山的地理环境优势吸引了许多投资商在这里进行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发,网红“晓白楼”就是这一现象的产物。接待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岩洞口村进行建设既响应了国家“美丽乡村”、“文化礼堂”政策的号召,也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来源,可以说是多方共赢。
而我们在岩洞口的几天时间里面,为当地的文化礼堂建设也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些方案策划,可以说获益颇多。
实践的后半阶段我们则去到了塘里村。塘里与岩洞口不同,塘里的文化礼堂建设已经十分成熟。塘里村的孙书记十分热情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塘里建设文化礼堂的过程,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塘里村。塘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孙权后裔的聚居地,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加之塘里村水源充足环境优美,耕读之风蔚然。由于占地面积不大,塘里村无法建成巨大的礼堂建筑,但是塘里人没有墨守成规,而是不断探索创新,大胆地将“文化礼堂”抽象化,使其融入到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而不是具体的某一幢楼,某一栋房子。这样做不仅没有破坏村子原有的建筑布局,反而为村子增添了不少文化景观,使整个村子更加得典雅浪漫。
在塘里的这几天,我们采访了一些村民、游客、村干部,以及个体商户经营者。从他们的叙述当中可以发现,文化礼堂的建设的确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而塘里也为更多人提供了商机,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孙书记表示,塘里的建设还会不断完善,一个更好的塘里就在不久的将来。
这次社会实践在炎炎夏日中开始,又在夏日炎炎中结束。带给我们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关于乡村的新见闻、对国家政策的新理解,都是书本中学不到的。感谢这次永康之行,让我们看过了新的风景,也收获了新的友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95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