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皮影戏随湖北移民传入皖南,在此地汲取民间小调、花鼓戏、雕刻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从而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的皖南皮影流派。
400年后,蝉鸣歌盛夏,灯影传诗情。8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团队来到水东古镇,实践队员在老皮影艺人柯玉英奶奶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学习皮影文化。
实践队员在皮影馆内与皮影艺人合照留念。 通讯员胡胜 摄
三根竹枝舞日月,一片皮影动乾坤
皮影馆坐落在水东老街上,七十多岁的柯奶奶平常就在这里表演皮影戏。皮影角色繁多,动作复杂,然幕布后却只有“一人”、“一桌”、“一椅”罢了。
实践队员有幸观看《猪八戒背媳妇》和《武松打虎》两幕戏。只见技艺高超的柯奶奶一手掌控几个角色,数根竹枝一同操纵也不见混乱,或站或行,或跑或跳,配合唱词小调,每一幕戏都井然有序地上演着。“正那月里啊来是啊新年,天哪蓬那个元帅下了凡哎,下凡到高家庄啊小姐,我要把亲来看啊,一啊呀儿哟”,三根竹枝撑起皮影的所有动作,一段唱词尽展角色内在性格。
跟着柯奶奶,队员们学到一小段《猪八戒背媳妇》的唱词。处于高温环境下,队员们早已汗如雨下,但仍热情不减。柯奶奶一遍遍口传身授,极有耐心地教同学们表演方法。从一头雾水到初步掌握,柯奶奶给予队员们很大的帮助,“伢们愿意学习,我就一定配合,不能让老祖宗的心血断了传承呀”。
口授三词四曲调,笔承千行万言字
柯奶奶是“行走的活唱词本”,本着抢救一手资料的原则,实践团队记录唱词,将原本口口相传、极易失传的唱词用文字记录下来。
实践队员不仅欣赏了传统唱腔,还学习了新时代的皮影戏。传统皮影戏多是关于平凡人物、历史英雄、神仙志怪,新时代皮影戏唱词则将百姓生活、时事政治融入皮影,反映新时代的变迁。《十九大精神铸辉煌》便是宣城市文广新局在皮影艺术的基础上,融入十九大核心精神的新作。
在记录、总结唱词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皮影即生活”,“戏如人生”,皮影用其独特的艺术讲述人生百味,娓道生活的艰辛与小确幸;放大人性的闪光点,歌颂爱国、友善、上进等美好品格,鼓励人们向善。它所含有的精神内涵是永不过时的,当唱腔不再流行甚至消失,流传到未来的,它们是在敬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一部活的历史。
实践队员上台表演皮影。通讯员 胡胜 摄
年年岁岁传皮影,岁岁年年人不同
在和柯奶奶的聊天过程中,她多次提到了安徽师大近几年来赶赴水东探访皮影戏的同学,“你们一届届的来呀,一批批娃娃能把我的曲子带出去了,我就开心啦。我老了,能教一点是一点呀。”
柯奶奶在整理皮影。 通讯员 胡胜 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颓垣。”曾风靡一时的皮影戏如今被人遗忘。但正如奶奶所说,她“能教一点是一点”。实践队员一年年来水东学习,这是一种接力、一种传承,师大学子会不断挖掘皮影戏的历史意蕴与艺术美,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82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