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命脉始终与“时代特色”紧紧相连,纵观历史,春秋战国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古今中外,文学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同行,与时共鸣。但是,不知是从何时开始,人们对文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了。在2016年的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句话极大鼓舞了文学创作者和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文学,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团队从七月初期准备工作开始到完成各种调研共计半个多月的时间,到八月初完成问卷分析、素材整理以及视频制作,总计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我们的实践队员不顾炎炎夏日前往南京各大街小巷进行面对面交谈。在炎热的夏天四处奔波很辛苦,身上的衬衫就从来没有干过,但是队员们并没有诉苦,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积极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我们有幸在放假期间采访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孙卫卫教授和刘琳教授。
孙卫卫教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文学也有很浓厚的兴趣。孙老师是一个很和蔼的人,我们初次见面时,孙老师就放下了手上的工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孙教授对我们说:“我非常赞成你们大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学引起重视,我也非常愿意为你们提供一点我个人的观点。”当我们问到是否有必要将文学当成是一门学科去学习的时候,孙老师很认真地对我们说:“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如同汉字一样,是中国人的“根”。但是从我所了解的学校举行相关方面的读书活动的数据来说,我对此表示很担忧。”
本来我们已经联系好了刘琳教授,但是刘老师临时出差,所以我们只能在电话里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刘老师表示:自从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许多大学取消了语文课后,从平常的一些作业和论文上看,我们老师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大学生写作功底的退步,我觉得大学应该继续开展普及文学的课程,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以及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风俗文化等等,都能为我们观察当今社会,理解社会关系提供先在的知识背景。
为了了解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第一线上的作家内心的想法,于是我们在7月12号赶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去往目的地的地铁上,我们看到地铁上的很大一部分乘客都捧着手机,但是一个角落里戴眼镜的小男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的实践队员走到他身边时他仍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当实践队员问到他为什么在地铁上这么嘈杂的环境下看书时,这个小男孩很腼腆地回答道:“我喜欢看书。”简单的询问过后,我们的实践队员不忍再继续打扰他,便走到了其它车厢。的确,“喜欢”没有道理,但又是那么地强有力,明明是一件看上去很无聊的事,但是有了兴趣便成为了甘霖。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预计会遇到各方阻拦,早已经就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准备。当我们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跟看门大爷说明了相关情况后,他看着我们,打了一个电话后便告诉我们上几楼,我们当时都很吃惊,然后迅速反应过来向门卫大叔道完谢就上楼了。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张颖女士,她很年轻,对我们的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在先前的地铁上瞥见了乘客捧着手机的有很大一部分在看网络小说,于是我们就问到了网络文学相关方面的内容。张女士表示:“网络文学属于文学范畴,我们作家也承认它的存在,它与经典文学没有附属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网络文学作品是应求而生,而经典文学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通过我们先前的了解,网络小说的产量很大,一个作者一天就能写几万字,而且也不乏读者,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大的。而经典文学作品的创作难于上青天,一年写两本书就已经算是高产。当我们问到是什么让作家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动摇,张女士轻笑了下,说:“要说是什么驱使我们继续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的,我觉得那就是文学情怀。”
在随后的几天里,作家协会的工作人员也邀请我们参加了他们举办的文化宣传活动。期间,我们认真学习了一些领导和作家的讲话,也听取了他们对我们的一些建议。
谈及网络文学,存在即合理。虽然网络文学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是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快餐文化,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满足读者的欲望,但是长时间的阅读就会削弱读者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了解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文学,从眼下来说,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从长远来说,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文学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火光。”如今,国家已经指引了方向,作家也已燃起了珍贵的火种,何不大步前行?阅读,从我开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7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