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学子暑期三下乡:创生相伴,影课传情
在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车程后,7月20日上午八点,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传媒101”暑期社会实践团队15名成员来到了雅安市雨城区孔坪镇李坝村的村口,开始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带上装备兵分三路,在村支书和村里老人的引领下,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点滴,拍摄他们的日常。但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开头就碰到了“拦路虎”——“不拍不拍,家里乱糟糟的,人也没有打扮,不好看。”“都这么大岁数了,有啥好拍的,这种机会还是留给年轻人吧。”还有的村民干脆对志愿者置之不理。据悉,李坝村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子里的全是些老人和妇孺,村庄贫穷且落后。环顾四周,村里大都是些木头和砖头混搭成的砖瓦房,只零星的添置了几件老旧的生活必需品,有些家中甚至还堆着回收来的破旧杂物,显得有些凌乱。外来人员的陌生气息使得本就保守害羞的村民们越发的局促不安,纷纷谢绝了团队成员们的拍摄请求。团队成员只好把镜头转向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小妹妹,要拍张照片吗,姐姐过几天会打印出来把它寄给你的哟。”面对小组成员的邀请,小女孩躲在奶奶身后,紧攥着衣角,一言不发的摇了摇头。团队成员们只好兴致恹恹地离去。
夏季的雅安,紫外线强烈到似乎要戳透皮肤,街上35度的毒辣太阳和成员们额头上滚落的大滴汗珠,这些都是团队成员们想要早点收工休息的理由,但却不甘止于此。一双双孩子们好奇清澈的大眼睛,一个个为家庭美好未来努力拼搏的中年人,每一个依靠双手自食其力辛勤劳作的村民们,这又都是大家坚持不放弃的执着。
在小组成员和村支书的极力劝说下,村民们都开始有些松动,慢慢愿意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镜头前。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他是一位已退休近20年的小学教师,一听说大家是川农的学生,便兴高采烈地与小组成员攀谈起往事,言语中是不住的夸赞与自豪。看着老人止不住上扬的嘴角,一位团队成员动情地说:“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老人一样热爱自身职业的普通人,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事,我尊重他们,同时也渴望成为他们。”
在拍摄同时,团队成员们也在召唤着他们另一群小搭档——村子里的小朋友们。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为小朋友们策划了很多有趣好玩的生物小游戏。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能够参与其中,团队成员轮流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活动内容,吸引他们的注意。临近三点,各组集合,第一天的活动宣告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团队成员们就来到村子里的活动室,意外的发现他们已经早早等候在上课的教室门口,他们当中有的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翘首以盼,有的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嬉笑打闹,还有的带着自己的暑假作业争分夺秒。积极乖巧的孩子们让成员们感觉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有了意义。
实践生活转瞬即逝,转眼就是团队实践的最后一天,今天的课程内容是教孩子们用粘土捏出之前创生课堂中所学习的细菌模型。依旧积极的孩子们被团队成员安排成6组,分组进行他们的“创作”。这些小精灵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着实令成员们吃了一惊——他们各有各的方法,有的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一组一起动手拼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家伙”,有的则发挥个人能力,每个人单独做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细菌”,独一无二。
课程逐渐接近尾声,大家笑着、闹着、玩耍着。突然一个小女孩扯扯志愿者的衣角,怯怯地问:“姐姐,你们以后还会来吗?”良久,无言,没有人敢许诺这些小天使们。“这个给你们”,小姑娘好像明白了什么,拿出一个用粘土精心制作的花递给团队成员,“我超喜欢姐姐们的。”大家的鼻子瞬间酸了。
“life is like a cloudy day ,when we look upon the sky,我不曾真的想要离开,那声蝉鸣提醒我,分离遥遥无期却已经到来。”耳机里咿咿呀呀放出离别的音乐,看着村民和孩子们在窗外不舍地告别挥手,离别的思绪浓烈厚重的糊在每个团队成员的心头。
社会实践,渡人,也渡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孤独的空隙,我们不一定能够完全填满,但如果仅仅是一双拉扯他们继续前行的手,一根照亮他们平淡童年的蜡烛,带给他们一丁点爱和温暖的星星,这是我们完全能够做到,也十分愿意去做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