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矿大爱心支教团的第三天,成员们终于来到了支教地点——五岔路民族小学,开始为期三天的短期支教。此次支教主要针对留校的四十名小学生。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讲课,大家既紧张又兴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课程与课外活动,迫不及待地想与孩子们分享。
上午八点,实习团来到五岔路民族小学,正式上课前,支教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介绍会。同学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这也让实习团感到信心满满。
第一节课文化知识课,骆心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诸子百家的与诗词等的讲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为首的道家等都是诸子百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变革,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发生,也流传出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妇孺皆知的诗句。骆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着动画片《中华传统小故事》和《秦时明月》,极大的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一个个瞪大了双眼,认真听讲。
第二节课的手工课,是由张潆心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剪纸课。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支教团通过把学生们引入剪纸的世界,让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熟悉甚至感兴趣,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和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为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同学们对剪纸的了解,支教团在课上先对剪纸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剪纸的艺术手法以及各种图案的寓意进行了介绍讲解,然后给同学们分发剪刀,并强调了剪纸课程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伴着音乐,支教老师指导着学生们慢慢地折出相应的形状,在纸上描绘出图形。下课时,每位同学都剪出了自己的成果。
这次剪纸课既让学生们学会仔细观察,培养了他们关怀生活,善于思考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增加了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唤醒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课是由当地的周佳林老师带来的民族历史文化课,她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述了景颇族的历史由来。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
古代起,景颇族的先民劳动生息在康藏高原南部景颇族称为木转省腊崩(意为“天然平顶山”)的山区,约自唐代始沿横断山脉南迁至云南西北部、怒江以西的地区。该地的居民包括景颇族先民在内,被称作“寻传蛮”。当时的寻传人居住在山野森林中,持弓挟矢,从事狩猎生活。
明朝在这里推行土司制度,设立了里麻、茶山两个长官司,任命景颇族山官为长官16世纪以后,大量景颇族迁移到德宏地区。在汉族和傣族先进生产技术和封建经济影响下,景颇族开始有了犁耕农业,使用了较先进的铁质农具。
新中国成立前夕,景颇族社会在保留了较多原始公社制残余的同时,出现了阶级分化。国民党政府和傣族土司通过山官实现其统治,他们通过山官压迫景颇族人民,强征各种苛捐杂税,景颇族人民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景颇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废除了山官制度,景颇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穷落后的景颇山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下午,支教团给大家精心安排了团辅游戏。
晚上,团队全员和学生们一起观看电影《寻梦环游记》,看完电影后,许多孩子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正值中元时节,实践团的老师们将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与电影中的亡灵节放在一起向同学们讲演:在最早,中元节是庆贺丰收,向祖先报告收成,并请求祖先庇佑来年丰收的日子。慢慢庆收的含义淡了下去,中元节更多的用来寄托思念逝去先人,这和《寻梦环游记》里的亡灵节很相似,就像电影中所传达的一样:只要有人记得,就不会从世界上消失。
精彩的一天过去,支教团成员与学生们都收获颇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1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