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十堰8月26日电(通讯员 张敏 王康)8月25日早7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聚光伏 电摆贫”光伏扶贫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踏着夏日清晨的风,一行人前往郧西县城关镇小河村,经过40分钟的颠簸山路,队员们终于到达小河村村委会。首先吸引队员们目光的便是村委会门口的格桑花花海和向日葵花田,郁郁葱葱的稻苗,灿烂明艳的格桑花,向阳生长的向日葵……这里的一花一木都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小桥流水人家、格桑花海、绿水青山……”这正是队员们幻想的仙境,初到小河村,队员们完全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 王康 摄
当队员们走进村委会的大门的时候,门口整齐排列的正用于安装光伏路灯的光伏板板又抓住了队员的眼球,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光伏板,好奇又激动,一名队员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板面,“原来这就是咱调研的光伏板啊,以前只是远远的看,今天还是第一次这么近的接触”,怀着满满的好奇,队员们走进了村委会办公室。说明来意后,村委会扶贫干事梁干事热情的与队员进行访谈。
光伏电站,为“空壳村”充电
据悉,梁干事是名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外的优越待遇,扎根乡村,为家乡的脱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梁干事告诉队员们:“以前小河村是城关镇唯一的贫困村,全村有564户村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是贫困户,同时小河村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村出列的“九有”中“有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挡在小河村出列的大难题,为解决这一目标,村干部干部们经过多方走访咨询,认真调查研究,深入房县军店和黄冈蕲春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光伏电站项目。扶贫部门为村里投资建设48万元建设60千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在6万度左右,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达5万元以上。光伏扶贫项目让村集体有了经济来源,摆脱了“空壳村”的境遇,再也不用为村里的基础建设资金犯愁了,部分因病因灾返贫的贫困户家庭也可以及时得到救助,全村整体脱贫一定能按期实现!”看着意气风发的梁干事,队员们不禁为其点赞。当队员们问梁干事以后是否还会扎根农村时,梁干事斩钉截铁说:“我会的,我会一直扎根在这里,为家乡的扶贫事业贡献我的青春,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样的扶贫干事在全国一定还有很多,他们共同在为乡村的富裕贡献自己激昂青春,队员们和他们一样坚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在小河村光伏电站,负责扶贫的梁干事与队员们在光伏电站内合影留念 王康 摄
光伏电站,合理利用多增收
小河村在规划建设光伏电站时,就准备采取框架上清洁发电,框架下高效种植的方式,在建设光伏支架时,稍稍抬高阵列支架,在阵列之间,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喜荫苗木和药材,保证林地用途不改变的同时,将高效农业种植与清洁发电相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将光伏电站的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铺设光伏支架时,调高光伏板与地面的距离,为来年春季种植喜阴作物提供先决条件 王康 摄
光伏电站,村民增收三部曲
“我的3亩地租给光伏公司按每年400元钱一亩,连续租用20年,在电站建设的时候在里面负责打水泥桩做小工每天100元,建成后光伏板日常的清洗和电站除草也交给我,加起来,一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算一算,还是比种地要划算的多,建光伏电站好呀,让我从电站选址、建设、运行维护三个阶段都得了实惠”,看到队员们的到来,小河村贫困户陈大爷心情犹如这夏天的骄阳一般热情似火,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毫不掩饰地说了这多。
据悉,陈大爷已步入天命之年,一家有五口人,大儿子虽然已成家,但小儿子还在读书,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他和大娘也从没出过远门,靠土地为生,起初,村上找到他时,说光伏租用土地的事,因为长年靠土地为生习惯了,他还说:就那几亩地,要是租给光伏,那以后我做啥子呀。后来,经过详细的了解情况,算一算,陈大爷心里才有了一本明白帐,觉得这远远比种地划算多了,也不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陈大爷和队员们算了一笔账,以前从种粮从播种到管理再到收割,忙几个月,山地一亩地最多收400斤,再除去种子、化肥、人工,所剩无几,还是望天收”,而现在在光伏电站,拿到都是实实在在的钱,生活也有奔头,希望生活可以越来越好。
实践队员们在贫困户陈大爷家中了解光伏电站对其生活收入的影响 王康 摄
离开小河村时,回头看到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烈日下熠熠生辉。耳畔仿佛能够听到光伏设备的嗡嗡声,一块块光伏板正悄无声息的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能源输入国家电网,队员们深切的感受到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创新和有效手段,将贫困地区“造血”式扶贫变为“输血”式扶贫,将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合理利用了贫困地区资源,将生态发展与经济脱贫相结合,为脱贫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3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