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暑期三下乡活动,洛阳师范学院寻找古村落调研小组在程金龙老师的指导下,携手共同探寻洛阳传统古村落的神秘,前往洛阳偃师市的游殿村这个百年古老村落。
百年历史,百年风韵,传统古村落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文明的传承者”,同样也是我国优秀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粹。但,伴随着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古村落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不少古村落正面临着濒临消亡,甚至已经消亡的状态。所以,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传统村落调研小组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传统古村落改变现状,实现突围作出努力!
发现村落旅游资源,借助旅游改变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
依据古村落遗存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传统村落低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成古村落景区。
调研小组初入偃师市游殿村就被村里的生活状况给震慑住了,从观察来看,村里年轻人很少,大多是老年人和小朋友,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落,但村里人特别和蔼,在得知调研小组来访目的后,村长让村里有过数十年教龄的一位老爷爷带领我们参观古建筑,老爷爷特别善良热情,烈日炎炎下他带领小组走向村落传统建筑遗迹的路上。爷爷向调研小组介绍了村名的由来,是因为皇帝游玩经过此处,在此处短暂休息从而得来了这个名字---“游殿村”。
村落知名古建筑有很多,比如:玉皇阁、文昌阁、月亮湾、滑氏祠堂、九帘洞等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文昌阁始建于清道光久年(公元1829年),先人欲培补村落西高东低之势,聚村庄之气,振兴文化教育,以马逸为首在村东南角创建此阁,意在传承文化,企盼子孙勤奋,博学聪智,有所建树。
这玉皇阁又俗称天爷阁,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距今二百余年矣,二百多年来,沧桑巨变,玉皇阁倍受风雨雪电之侵,虽几经摧残,仍巍峨面对苍穹,然而其外部之破损,顶部之坍塌,已目不忍睹。人民保护历史文物之意识日益增强,维护环境古迹之素养日渐提高,村民赵兰英等人倡议重修玉皇阁,伊等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一呼百应,捐资者多,钱额达两万元之多,自2001年初冬开工以来,义务出工之男女老少蜂拥而至,达百人之多,能工巧匠,不计报酬,精心施工,于2002年元月竣工,古迹玉皇阁始得重建昔日之斑斓。
九帘洞也就是用九个洞把各家各户连起来,这是因为各家窑洞门前面没有路,无法过路,所以建了九个洞并把它们相联起来,方便路人进出。
从小组观察来看村里土墙保留的多,村民大都用土墙储存粮食,不仅方便而且易于保存。
提高开发意识,根据旅游资源建设休闲型、观光型、度假型传统村落
游殿村村里窑洞很多,随处可见,但大都荒废了,仅有几家目前还住有村民,据当地居民讲在窑洞里生活冬暖夏凉。这就特别适宜发展民宿,与当今体验型、度假型旅游模式具有极强的契合度。例如玉皇阁、文昌阁等发展观光型旅游模式。根据村庄旅游资源不同的性质状态开发成各种不同模式的旅游发展形式。另外经过几天的调研观察,小组发现游殿村的村民发展旅游的意识很高,他们很希望通过发展村里旅游事业,提高知名度,进而提高整个村的生活水平,从这点来看他们的旅游开发意识很高,而村里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开发传统旅游村落问题不大。并且该村落附近有一个康百万庄园,二者地理位置相近,也可以依托这个庄园进行发展。
传统村落要进行大量融资,完善基础设施,在保护中开发
村里没有大量资金用来发展旅游,政府也没有太多资金,村民更是找不到企业融资,他们修复文物只是通过村民及外界进庙香客们捐款得到的三块、五块的资金不断堆积而来的。经调研观察,我们发现村民对一些古建筑的过度保护适得其反,他们希望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修复来保护它们,但这让传统建筑拥有了大量现代气息,政府必须出面改变这一现状,在保护中开发。另外村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设施不健全,即便是有了客源市场,大多数游客来参观古村落也只能在这里游览一天就走,无法增加游览时间。所以要想在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支持,大力宣传,吸引大量融资,不断健全设施,为古村落发展实现突围!
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借助旅游这一手段,保护传统村落,完成传统村落的脱贫攻坚工作,改变现状,为实现突围作出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5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