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一路向北实践队的各位骚年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州。四季分明的辽宁虽刚入秋,但已有了秋高气爽的感觉。看到漫天星海,虽然被冻到裹着被子,但我们依旧坚持拍到了绝美的星轨图,这绝对是这个七夕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了!(此处悄悄给摄影师加了鸡腿吧😄)
坐标:辽宁省抚顺市永陵镇
"找满族人?哈哈现在哪还有几家土生土长的满族人啊,你们即便找到了也问不出啥来,早被汉化了。"
永陵镇的出租车师傅得知我们要去清朝发祥地——永陵镇老城村时,第一反应竟然是劝退。
通过和出租车师傅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新宾满族自治县中满族人占80%以上,然而绝大多数却是"假满族人"。所谓"假满族人",一部分是随亲来到这里成为满族的汉族人,一部分则是对自己民族习俗一问三不知,被完全汉化的纯血统满人。然而,这短暂的交流却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入老城村决心,因为我们本次出行的目的正在于此——找到文化商业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困难的真正原因,探寻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并驾齐驱的最佳策略,发掘"大散居"的民族分布环境下那些正在被淡化甚至消亡的文化。
赫图阿拉城之旅
如果将老城村比作满族文化的皇冠,那么赫图阿拉城无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赫图阿拉实为满语,寓意为横岗,既为清代关外的三京之首,也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满族的肇兴之地。
走进这座城池,在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我们了解到了满族的三大怪: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大姑娘叼着大烟袋,第三怪养个孩子吊起来。在汗宫大衙门内,我们既回顾了努尔哈赤处理政务的情景,也领略到了满族八旗的飒爽英姿。各式各样特色的满族建筑群,浓缩着满族先民的智慧与精华。作为旗袍的发祥地,赫图阿拉城的旗袍博物馆展示了独具满族特色的旗袍服饰,从宫廷到民间、从古代到近代,让我们全方位地体验旗袍服饰具有的无尽的美感!当然,实践队的几朵金花怎能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呢?虽说平常一个比一个女汉子,但穿上这别具特色的旗袍,还真有一丝优雅端庄的赶脚呢~
满族“八碟八碗”
当然,来到了满族人民聚居地,必然是要品尝正宗的“满族八碗八碟”:八碟分为四冷四热,冷菜基本为拼盘类,如素拼、猪头肉等,热菜以炒菜类为主,如:木须肉,鱼香肉丝,糖醋里脊等。八碗主要是炖、汤类,有四味之分,酸、辣、香、甜,如梅菜扣肉(酸)、海参汤(辣)、鱿鱼汤(香)、水果汤(甜)等。
中午短暂的修整之后,我们来到了赫图阿拉村开始对当地的满族居民问卷调查。
2
走进村庄,最显眼的便是各家满族特色的餐馆,还有摆卖的各型各色满族特色工艺品。很显然,当地大力发展的以满族文化为平台的旅游业已成为村内很多人家的收入来源。村头榆树下乘凉的十几位老人告诉我们,村里的人民基本都是满族户籍,但基本都是汉人改过来的,真正的纯满族人村里只有四五家。满族人民在当地有四大姓,分别是"肇、郎、那、关",目前还在村内长居的只有姓"郎"和"肇"的两户人家了。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这个现状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
走访赫图阿拉村
正黄旗的郎爷爷是土生土长的满族人。
"满族和蒙古族、朝鲜族什么的不一样,满族文化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吸收、融合其它民族的文化。"
与郎爷爷的谈话我们了解到,目前满族习俗在满族人民中存在感差其实是个历史问题。首先,清朝的帝王为了便于统治,将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中的很多元素融入到了满族文明中,使得在封建时期满族文化就有了汉化的趋势。其次,清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先生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使得国人把满族文化与封建思想画上了等号,排斥满族习俗一时间成了一股热潮。此外,文革时期的"破四旧"也给满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也有一些满族文化仍然在满族人民间传承着,郎爷爷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仍在传承的满族习俗。
杀猪祭天的习俗:先向猪耳朵内灌热酒,猪被烫得摇脑袋,说明神灵准许了,这时全家都要跪下来,杀猪祭祀神灵。
1
满族人爱吃有粘性的食物,比如沙琪玛、由豆沙和糯米做的火烧,年豆腐也是满族的一大特色食品。
2
然而,当问及这些习俗的传承现状时,老人坦言,现在只有腊月正月庆年时能体现出满族的特色,其它时候和汉族都是一样的,而且也只有一小部分满族人在坚持,大部分满族人都已融入了汉族的"大环境"。
与当地领导交流
与郎爷爷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满族文化保护现状的严峻,为了一步了解当地这方面的方针政策,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州赫图阿拉村党支部的罗书记。
罗书记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在此次满族文化传承现状调研中,罗书记告诉我们,赫图阿拉村已经意识要了满足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他们目前的发展战略是"文化第一,生态第二。"正如罗书记所说,"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宣扬,更需要与产业相结合。"
作为旗袍故乡,赫图阿拉村大力发展旗袍产业,不仅成功举办2018年旗袍文化节,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学习,还保留了传统的满族旗袍作坊,利用网络途径来销售满族旗袍,以此来传播满族文化。
此外,赫图阿拉村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在传播与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例如在旅游景点由本村101组成的表演团表演《登基大典》,既向游客展示了满族的历史,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对于传统习俗的保护,每年腊月初七至初九会举办活动来传承习俗,与此同时发展冬季旅游,收获经济效益。在当地的满族学校,将满语和剪纸作为必修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满族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文化。
满族剪纸
经过一天的奔波,实践队员们对于满族文化及其保护与传承有了深入的了解,未来几天,我们将继续胡吃海塞风餐露宿,奔赴沈阳与丹东,为大家带来最纯粹的民俗风情与最真实的调研报道。一路向北,我们永远在路上。
现在是北京时间8月18日凌晨一点半,小编们在土炕上边哭边写,期待明早的太阳晚点升起。
在此,全队队员由衷感谢远道而来的赵四儿同学倾囊相助(八脸真诚)
文字|西米栗阿伏
图片|珂珂金毛姐姐泽金儿
排版|猪猪和他的主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0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