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4日,作为河北大学麦田守望者团队的一员,我开始了暑期实践。这次实践的地点,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的罗瞳村。经过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罗瞳村。
去往罗瞳村的泥路
留守儿童的家
通往罗瞳村的道路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路,而是一条笔直的公路。然而,村子中泥路又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村子的不富裕。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村中的一户留守儿童人家。这名留守儿童叫做航航,今年九岁,航航有一个大4岁的姐姐,航航的妈妈在塘沽工作,爸爸则是在北京当司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航航住在奶奶家,航航的姐姐则是住在邻村的姥姥家。航航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小男孩,在我们进屋之后,航航一直躲在奶奶的身后,对我们询问的问题的回答也只是寥寥几个字而已。在交流的过程中,航航的奶奶告诉我们,航航和姐姐在假期上补习班的期间,受到了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姐姐更是被打到了头部,导致了航航和姐姐不敢去上补习班。我们询问航航有没有什么地方受伤,也告诉了他如果再受到欺负,就去找旁边人家的哥哥保护他和姐姐,避免再次受到欺负和伤害。
留守儿童奶奶向团队队员诉说儿童受欺负的经历
2017年,据网易新闻报道,近50%的在校留守儿童曾遭受过校园欺凌。欺凌,对于成长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首先留守儿童与父母天各一方,缺乏了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和呵护;其次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的老人们上了年纪,缺乏科学教育理念,更是难以提供更多关怀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再加上欺凌,更是造成了对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然而,在受到欺凌之后,更多的家庭更易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这对于孩子来说又是一次打击。众多因素,都在挑战着留守儿童的心理防线。
除了是欺凌的受害者之外,留守儿童常常也是校园欺凌的实施者。留守儿童在受到长期欺负后,从受害者变为实施者,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这对留守儿童的三观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长期的欺负,更易造成留守儿童的不健康心理,再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受害者慢慢地转变为施暴者。
针对这一事实,我认为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学校也有责任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一个安全、友好的校园环境,更应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25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