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学子赴合肥地区开展古镇文化调研活动
古镇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古镇以其深厚的历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因此,为进一步对古镇旅游开发与发展提供意见,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镇文化。因此,巢湖学院古镇文化调研团队决定于7月15日至7月18日,赴合肥地区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别样烔炀,倡家风之厚重
7月15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了费孝通亲笔题字“江淮古镇烔炀河”的烔炀镇。时隔千百年,重檐之上依旧那片蓝天,依旧是青砖青瓦木槽门,一串串从二楼悬挂而下的大红灯笼,向我们诉说着曾盛极一时的老街。
踏着青石板,寻着当地居民的指路,队员们很快找到了被赋予“江淮第一当铺”的李鸿章当铺。根据历史记载,李鸿章曾在多个城市和重要集镇开设当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烔炀镇当年的盛况。老街的当铺气势恢宏,排水系统独树一帜,当地居民说道:“当铺使用了很多徽州三雕作为装饰,花纹多样,不过在李鸿章的权势减弱以后,当铺也随之没落了。”近年来随着烔炀旅游业的兴起,政府也对当铺实施了开发性的保护措施,依照当年的风格进行古建筑的修复工作,以让更多人领略烔炀的魅力。
为更好的了解烔炀当地的历史文化,团队一行人还走访了烔炀镇周边的南湖方。几户人家、几丛花草、几许炊烟、几条小路,拼凑了一幅引人眷顾的写意画。南湖方将文化写在建筑上,无论是“讲文明,行善事”的家风家训,亦或是先进共产党员的标志,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烔炀独特的民风民俗。一家小卖铺的店主热情的告诉我们:“这边对文化建设一直比较重视,家家户户的门前墙上,都印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图或是社会良好风扇的字样。”一幕幕一件件都在叙写着烔炀的传奇,属于两个时代,也将属于更多人的时代的传奇。
旗帜三河,扬古镇之本色
7月16日,团队到达三河古镇继续开展调研活动。清晨,队员们来到古镇街头与和之前联系好的米饺制作者会面,并邀请他为我们展示米饺的制作过程。据悉,米饺制作方式和饺子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馅以及米饺的油炸工艺。正如经历了年代风雨的三河镇,城墙、楼阁虽与其他古镇异曲同工,但它的独特的文化却蕴含于三河人民的言行举止之间。
观看了米饺的制作后,团队一行人又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羽毛扇的制作。三河羽毛扇的历史悠久,原来一般多为私人作坊制作,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羽毛扇枯木逢春,再显生机。看着老妇一针一线的缝制,团队成员不禁发出了疑问:“现在都有空调了,羽毛扇还会好卖吗?”“虽然电风扇、空调已进入千家万户,羽毛扇的实用价值也相应的次于观赏价值,但它并非一无所用,羽毛扇微风轻柔,对于孕妇、产妇、老人、婴儿及病人就比电风扇适宜。”埋头继续着。
游客悠闲地摇着羽毛扇,体会诸葛亮“站在城楼观山景”的心情,也可想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发一段思古之幽情,想来也是妙哉!
实践采访中,三河镇团委副书记方长振向我们简略的介绍了古镇的发展,“当地政府自90年代开始着手古镇建设,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三河镇塑造成了如今的旅游胜地。”一辆辆的旅游大巴停了又走,走了又停;一个个的行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三河,依凭着它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静美的景光吸引着一次次的停留。
古韵柘皋,弘民俗之气息
7月17日下午,团队抵达了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柘皋镇。在调研活动前后,团队多次前往柘皋古镇进行调研活动。据了解,在巢北地区的柘皋、夏阁、苏湾以及含山、肥东等地,老百姓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当地政府为进一步推动千年古镇柘皋镇的发展,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这天,隆重举办夏至民俗文化节。
在柘皋调研期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民俗气息。无论是依街而设的早茶长桌宴,还是祈求消灾丰年的拜耕牛仪式,亦或是热闹的柘皋灯会等,都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在尊重苍生万物、敬畏自然的典型而又集中的民俗表现,是民俗文化烙印,是江淮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
柘皋政府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文化,开展诸如夏至民俗文化节这类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利用新媒体媒介平台进行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旨在宣传柘皋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古镇文化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3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