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大志愿者用“心”支教:爱心陪伴不是形式
“盼盼老师:戴着粉红发卡,小鹿老师:颈上有痣,刁老师:有个小娃娃……”。一张简陋的纸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小字,记录着14位老师的名字和特点,有的还注了拼音。这是安庆市大龙山镇桃元社区的一个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支教的过程中写下的。
地处安庆北部的大龙山镇的桃元社区,依山而建,附近只有一所小学,一间不大的教室里可以坐满一个学校的老师,而这个村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为帮助这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每年暑假,安庆师范大学“启明星”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服务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都会来到这给孩子们带来书法、手工、五禽戏、舞蹈等丰富的课程,如今已是第三年。
山村留守儿童:我已把你们记在心里,你们明年还会来吗?
“真的很开心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来给我们上课,这样我的暑假就不孤单了。我想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等以后遇见他们的时候还能叫出来他们的名字。”三年级的汪新雨说。为了能和老师们多相处一会,每天早晨还没上课前,汪新雨就早早来到教室。因为记着每个老师的特征,开展课程的第二天,她就将14位老师的名字熟记于心。
“老师这个送给你,我已经把你们记在心里了,不需要这个纸了。”她神秘地对支教老师说,并将这个纸条塞进老师的怀里后立马跑开。
打开汪新雨递来的纸条,收到这个“礼物”的老师卞士曜眼睛一红,抬起头愣愣地看着往教室方向跑的孩子。“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躲在教室门边探出头来问。
看着孩子期盼的眼神,卞士曜说:“明年暑假会有另外一批哥哥姐姐来给你们上课,但是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在这里,像汪新雨这样渴望老师陪伴的孩子还有许多。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很多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一些参加过支教课程的孩子们,更是盼望着支教老师为他们带来趣味课程。
志愿支教老师:三年爱心陪伴不是形式,学生是主体和重心
每天五点起床,六点钟骑着小三轮车来到桃元社区开始一天的课程,午休睡地板,下午五点钟放学,骑车回到学校开始召开每天的总结会议,晚上八九点才是晚饭时间,这是支教老师每天工作的常态。
英语合作专业2014(1)班的李亚辉,是第一届“启明星”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服务团的队长。大二暑期担任志愿支教老师,大三和大四时,无论暑期再忙,他也会来到桃元社区看孩子们。
说起暑期支教,李亚辉表示,“我们是用心去和孩子们交流,而不是把支教当成任务,孩子们才是重心。”大二暑期的用心支教让他与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亚辉哥哥来了!”“亚辉哥哥我们好想你呀!”……今年暑期,听见有人说李亚辉来桃元社区了,孩子们争相去迎接,有的还直往他怀里钻。
“为了让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我们不断探索新课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遇到困难相互探讨和解决。”支教队队长翟静波表示,支教是一种陪伴,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承诺。“每次进教室,孩子们扑向你的时候,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了。因为用心和孩子们相处,这段经历必将会是难忘的记忆。”
留守孩子家长:感谢老师的陪伴,给孩子带来快乐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工作,并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上学情况。支教老师们组建了微信群,平日里会及时将孩子们上课的视频和图片发送给家长。
“今天我们上了安全教育和舞蹈课,这是今天的签到表,这是负责对接每个孩子的老师的电话,为确保学生安全,请各位家长有任何问题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老师们,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快乐,老师们辛苦了!”家长们通过支教老师在微信群的反馈,看见自己孩子的每日动态,对老师连连表示感谢。
四年级潘颖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小小的潘颖一直住在她阿姨家,一年到头都很难见上爸爸妈妈一面。“去年暑假我也来上课了,我喜欢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学习,今年老师教我做了‘叶书’标本呢,我要珍藏着送给妈妈。”潘颖说,有时候会很想念父母,但有老师们一起陪着便不会觉得很孤单了。
“感谢老师们,她的父母忙碌在外,日常也很难联系到。小潘颖一直住在我家里,暑假跟支教老师们一起学习和玩耍,她笑得更多了。她妈妈看见视频中孩子开心的样子一定也很高兴。”潘颖的阿姨说。
支教老师张怡娟在一次聊天中无意得知,一位学生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哥哥起早上班,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饭。随后的每一天,志愿者都会提前带上早饭去他家和他一起吃。“很多家长也不想和孩子分开,外出打工也是无奈。感谢家长们的信任,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开心地笑,也是我们这些志愿支教老师所愿。”张怡娟说。
(通讯员 朱丽萍 卞士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27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