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习近平
从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研究和助力精准扶贫,正是本次实践团队的主要任务。
一、工作组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学生骨干赴陕西延安市延川县基层政府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之古里村工作组于2018年7月24日随延安市延川县古里村书记刘健等基层领导走访李家疙瘩、上村,调查获取有关当地扶贫的一线资料。
上午十时许,团队越过蜿蜒斗转的山路,抵达了李家疙瘩。工作组们调查的第一个贫困户是因病致贫——家中老人患有直肠癌,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中入不敷出。老人们谈及高额的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化疗时,实有些谈药色变。无法报销的巨额进口药物对于这些仅仅靠低价出售玉米维持生计的老已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并不妨碍老人们对于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现出异常的热情,老人们甚至拿出水果来招待同学们。
(贫困户家中一角)
成员们了解到,两位老人的儿女年轻便已进城务工,至今已经多年未返家乡,两位老人在实践团队中仿佛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模样,因而对同学们倍感亲切。老人一边热情地招待着我们,一边用略显生涩的陕北话向我们反映近来的生活状况。尽管成员们很难理解老人陌生的陕北话,但还是可以从其明澈的目光和飞扬的神态中清晰感受到他们骨子里的乐观坚韧。老人表示,自己已经在这片土地呆了一辈子,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之后也会快快乐乐走过接下来的日子。
(队员们与老人交谈)
午后稍作调整,成员们又去拜访了另一贫困户。这里的户主是一位残疾的老婆婆,整天独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先前的老人一样,婆婆的儿女也已很久没有回家了。说起外出的子女,婆婆一脸平静,似乎看不出什么情感的流露。但当提到前两天刚刚变卖了的两头老牛时,老人的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起来。老牛憨厚倔强,一直和主人形影相随,互相陪伴;子女机警变通,反倒是不明白孝敬父母。在返程的路上,成员们恰巧碰见了出门的老人在地里割草。由于腿疾的限制,老人走路一连打了好几个趔趄。随行的书记于心不忍,连忙上前帮忙。此情此景,让实践团队成员心里很不是滋味,待到他们离开之后,不知道还有谁能够搀扶婆婆。
(婆婆眼眶微微湿润)
一天的行程之后,书记们为我们的扶贫调研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认定贫困户的标准不能过于死板、片面,要学会抓本质、找内涵。以往大学生来调研扶贫,提及最多的是农民的饮食条件。当地农民会向初来乍到的大学生们反映吃不了肉,因而此类农户常常会被调研队伍划作贫困户,但实际上除开经济条件,影响农民吃肉的重要因素还有个人的健康状况。本地区居民大多为留守老人,其中不乏常年患有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老病号。这些老人们的身体条件限制了其吃肉的频率,但在调查过程中,调研工作人员先入为主,很容易忽略这一问题本质。因此,书记一再强调要多方调查找本质。
(在驻村书记的带领下探访当地贫困户)
在发现了问题,并得到了相关建议之后,实践团队驻古里村工作组将会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二、调研组
2018年7月25日,浙江大学赴陕西延川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组走访了阿占村并对驻村第一书记任晓霞书记、村支书冯生福书记进行了采访,对当地产业经济状况、人米生活水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又在陕果集团的工作人员李宁带领下参观了陕西果业集团承包的矮化苹果种植园,深切体会到土地流转制度对于当地扶贫的有效展开而做的贡献。
(阿占村)
早上九时许,调研组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抵达阿占村党员活动室。组员们向书记询问了关于村务的一些具体制度、流程,以及村民们的生活状态。团队了解到,阿占村仍然处于未脱贫的阶段,由于村子离交通主干道较远,旅游业也难以发展,目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着养殖业、种植业,和陕果集团的土地流转费及其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在支持村民产业的政策上,政府会为个体户发放一万元的牛棚建设补助,并拨款几十万建设集体牛棚,大力发展村落的集体经济。
冯书记讲述道,目前村民们脱贫甚至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也越来越有发展的斗志。但村里不乏极个别怠于劳动,坐等政策扶持、靠国家养活的村民。若要减少甚至根除这种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思想工作的开展。
(与村书记交谈)
除此之外,调研组也了解到这里的村民闲暇时会做一些手艺活。村长的妻子为组员们展示了自己编制的沙发垫和床垫,所用的材料是废弃的毛线。垫子颜色鲜艳,做工细致,坐上去也非常惬意。
在征得同意后,组员们翻阅了一些贫困户登记的资料,发现政府的资助名目很多,各个方面都有为贫困户考虑到。同时,也了解到相关政策普及的一些困难,对此组员们也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村长妻子为组员展示亲手编制的毛线毯)
接下来,团队参观了陕西果业集团的果园,恰逢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习生在和村民们一起为矮化苹果做拉枝等务农工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团队了解到拉枝可以减轻枝条负担,防止营养流失,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进行交谈)
从工作效率上团队了解到,近二十人可以在半天内完成一到两亩地的拉枝工作,而一天的工资是男120元,女100元。结合种植园的面积,村民的预计收入非常可观。果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进行中。几年后,果园内会拉上铁丝网,并建立一套滴灌系统,自动化与数控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村民收工吃午饭)
在回去的路上,组员们路过一片荒山坡。李宁先生邀请组员下车观看,在这个山坡上可以看到阿占村三百多亩果树的全貌。登上山坡,纵览着漫山遍野的果树,组员们深切体会到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产业模式的优越之处:即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为村民创收,为村镇带来了产业活力。
(漫山遍野的果树)
山坡是一片荒地,李先生解释道,因为谷物收成不好,渐渐的就没有人来打理,土地自然而然地荒掉了,因为地势原因,目前这片地还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谷物也渐渐被野草所代替。
(管理不善荒废的土地)
李先生告诉组员们,未来的中国农业图景将是大部分的土地掌握在少部分的人手里。同时随着教育的普及,九零后和零零后务农的人数将越来越少,农民会变成一种职业,享受五险一金,逐渐与国外的模式趋同。同时,先进的数控滴灌系统将大大提高农业的自动化程度,所需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少。
虽然阿占村还没有达到完全脱贫,但有生命力的产业已经形成,干部们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村民们斗志昂扬,国家也在大力扶持。这种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所带来的生命力,让我们深切地相信:脱贫志在必得,小康指日可待,发展未来可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1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