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丝路青年,探水墨中国
(通讯员:张蓓 袁旭静 王耀宗)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永葆青春的文化精灵。为了弘扬汉字文化,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2018年7月24日,茗墨中国行社会实践团队,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走访洛邑古城和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品味中国汉字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国文化的生命基元。
书法文化凝聚汉字精华
清晨八点,迎着朝阳,队员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洛邑古城的“书墨之林”展馆。展馆的中央,是写毛笔字的体验地带。笔尖点染清水,沾在纸张上,便成了浓墨,队员们大感奇妙。为了让留学生亲自体验书写毛笔字的乐趣,中国队员耐心演示了握毛笔的正确姿势和汉字的书写方法,留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毛笔,尝试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RuiYang ,it’s my name ,which represents the luck and sun.”留学生边写边解释自己名字的寓意,“芮阳” 二字简单却生动,一笔一划间勾勒出了留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真情。紧接着,留学生间开始了汉字较量,看谁会的汉字多,写的汉字美,虽然留学生是初次接触书法,笔法略显稚嫩,但他们却用沉甸甸的笔杆传递了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在汉字比拼中,有时留学生写错了字体笔画顺序,有时忘记了字形结构,在队员的指导纠正下,留学生逐渐熟悉了基础的汉字写法。小小的趣味竞争,让留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更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
书写完汉字,队员们共同观看了馆中的工匠师傅制作毛笔的过程。师傅虽已上了年纪,但对待烧制笔毫、组装毛笔的精细工序仍一丝不苟,留学生们也细心地观察师傅的手工技艺,每张脸孔上都写满了认真与专注。看到对书法如此热情的留学生们,老先生提及:“书法是一种易学难精的艺术,而且是有生命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的过程,真正写好汉字,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听了老先生的谆谆教导,队员们表示会坚持练习书法,一点点的汲取中华书法文化的精华,将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拓印文化彰显汉字本色
结束参观后,不顾天气炎热,下午三点,队员们前往金石文字博物馆,馆藏的历代碑刻和古籍石刻拓片,瞬间把队员带入了浩瀚的文化长河中。玻璃展柜中的河洛拓片汉字复杂多样,记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深奥的汉字文化不禁令留学生心驰神往。于是团队翻译人员围绕历史朝代的更替,详细地讲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及碑刻知识,留学生均对中国汉字的伟大创造震撼不已。接着队员们共同观赏了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碑刻,留学生们对古老的石碑充满了好奇,他们有的触摸着石料的棱角与痕迹,感受着岁月磨砺后的粗糙质地,有的贴近石碑,想看清古代汉字的“真面目”,一个个凹凸不平的方块字,经过时光的打磨,更显古老的文化韵味。
“How to write these in paper?”留学生对石碑文字转印为纸张文字表示疑惑,于是队员们邀请了工作人员为留学生讲解了拓片的传统技艺,“古人利用拓印技术,保留了无数的文化典籍,这项技术,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继承。”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表达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期待,并鼓励留学生亲自尝试拓印。
留学生们以一块石刻浮雕为模板,一人拿拓包,一人端墨汁,互相配合进行拓印。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宣纸铺在石刻上面,留学生用拓包蘸墨,轻轻地、均匀地在纸上拍打。“Amazing!”,当宣纸上出现若隐若现的黑色线条,留学生无不惊叹拓印艺术的玄妙与神奇。接着,每名队员都体验敲打宣纸,坚韧的纸张上均匀地铺满了墨汁,也凝聚了队员们对拓印文化的仰慕之情。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幅栩栩如生的宗教人像图大功告成,队员们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此次拓印图案的经历,让队员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拓片的传统技艺,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离开时,队员们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立志将汉字文化的传播进行到底。
沉甸甸的毛笔凝聚了书法艺术的文化精髓,宣纸与墨汁包裹了拓印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汉字文化。此次汉字文化之旅圆满结束,茗墨中国行队伍将继续贯彻“一带一路”精神,发掘汉字文化的魅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91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