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传再启航,乡村展风采
——管理学院“学思践悟新思想,青春奉献新时代”浙时红传乡村振兴实践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立“浙时红传”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7月13日走进台州市天台县泳溪乡,助力泳溪乡村振兴,贡献浙传青春力量。
泳溪乡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东北部,山水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郁,是明代探险家徐霞客出行的第一站。泳溪原本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耕地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泳溪人不断追求创新,寻找特色,在摸索中逐渐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浙江传媒学院与泳溪乡结对已有10年了,在这10年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去年7月,校党委书记杨立平前往泳溪,与乡村班子和村民一起共学《之江新语》,让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大山深处落地生根。
今年,浙时红传团队将泳溪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地,在宣传国家战略的同时,也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创新的灵感。此次的暑期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向当地村民普及乡村振兴知识,传递国家战略,将党的理论、国家战略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乡亲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面向广大农村居民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对党的信心和对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发现农村基层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相关知识,为乡村发展出谋献策,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首先,浙时红传团队成员深入泳溪乡,挨家挨户走访调研,通过赠送宣传单页、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深度访谈等形式了解乡村振兴的泳溪实践,调查乡村文化建设现状,了解农村青少年对于乡村文化的认同情况,以期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多维角度的思考,真正促进乡村振兴再提升。
随后,团队成员不断总结经验,拓宽思路,进一步深化调研提纲,带着崭新的想法,前往泳湖村和岩下方村进行新一轮的调研。途中,团队成员有幸采访了两位当地基层干部——浙江传媒学院挂职干部、泳溪乡党委副书记钱正华老师和泳溪乡泳湖村支部书记胡余浪同志。
作为挂职干部,钱老师离开城市,扎根泳溪已经快两年了。这次见到浙时红传团队的成员们,钱老师格外亲切,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到:“作为浙传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现代化的传媒思维为村民提供咨询帮助,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对于一个山区乡镇而言,要想建设发展,首先要把乡村发展的基础工作做好,夯实农业发展的地位,建设好乡村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宣传出去,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文化品牌,而这些正是我们传媒学子所擅长的领域。除此之外,也希望同学们在实地走访调研的过程中,让泳溪的父老乡亲们感受到这个山村没有被遗忘,还是有人在关心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当中更加有信心。我想这也是我们结对帮扶工作最大的意义。”
一年前,胡余浪当选了泳湖村村支书,广泛涉略《之江新语》等专著,将其中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运用到农村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胡书记说到,近两年,泳湖村的垃圾分类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乡村公路也不断拓宽,文化设施持续建设,村里的卫生和人文环境都改善了很多。在今后,泳湖村计划为乡村的发展注入 “新鲜的血液”,即吸引在外务工年轻人回村建设,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地方,在与两位当地基层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给现代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正是因为有着钱正华、胡余浪这样信仰坚定、脚踏实地,勤劳务实的干部,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够顺利推进,泳溪百姓的生活也将不断改善。
在实践的最后一天,团队来到了距离泳溪乡政府3.5公里外的大柳溪村进行调研。对三位乡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从乡亲们质朴的回答里可以看出,十九大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逐渐深入到了每一位村民的心中。但是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以泳溪乡为例,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外流,农村建设的活力略显不足;乡村旅游的宣传亟待加强,知名度有待提升。
在接下来,团队成员会利用专业特长,发挥传媒优势,将乡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梳理总结,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的方法,完成调研论文《我国基层乡村的问题与出路——以天台县泳溪乡为例》,制作专题短片,将美丽乡村宣传出去,增强乡民们建设发展的信心。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出浙传学子的力量。
虽然此次的实践在此画上句点,但乡村振兴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下。浙传学子仍会在十九大精神和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前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浙时红传,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88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