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均教授,是现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教授,在生物资源、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等方面有着自己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理解。7月24日,浙江大学“探寻城市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就蚕茧到丝绸的加工步骤、蚕丝的品种、丝绸未来的发展前景等问题采访了朱良均教授。
朱良均教授非常欢迎实践团成员的到来。他首先对蚕茧到丝绸的具体加工过程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蚕茧首先要分类、检验和干燥,之后就可以储存起来,等待工厂加工。在工厂中,质量较差的用来做成丝棉,即蚕丝被的原料;而好的蚕茧就拿去煮茧,再进行缫丝,其中的丝胶要被全被溶解掉,仅用丝素来作为原料织绸。在讲述了由蚕茧到丝绸的具体过程之后,朱良均教授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蚕丝和它们的不同特点,实践团成员们也对蚕茧、丝绸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当实践团成员询问起古代丝绸加工和现代丝绸加工的区别时,朱良均教授的回答是:“现在是机械化,过去是手工的。这个是最大的区别。”朱良均教授随后补充道:“起先我们是手工摇的,现在电动了,我们越来越进步。科技进步了,好的设想、知识点就可以应用。特别是现在与电脑的结合,印花。电脑结合后色彩更加丰富。”朱良均教授还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崇拜,他认为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在没有如今这样发达的生产力的条件下,就可以制造出闻名中外的丝绸。他还提到:“应该说中国古代有五大发明,丝绸也是其中之一。”
朱良均教授还对丝绸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他说:“过去就是丝绸的历史,现在就是现在的工艺等等,未来就是生物材料。”他谈到目前化妆品里常用到的胶原蛋白是从动物皮中提取出来的,可能人体有害;但是蚕丝蛋白是天然的,不是合成的,因此会有着更加重要、更加广泛的作用。朱良均教授还提起:“丝绸可以用于国防军工,比如降落伞、防弹衣等等,还可以用于止血。还有磁性材料、记忆材料、防燃材料、超导材料等,这些方面都在研究。”由此可见,丝绸有着非常远大的发展前景,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生物材料。
丝绸文化是杭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丝绸的文化底蕴,就是在挖掘杭州文化。通过这次采访,实践团成员不仅仅对蚕茧、蚕丝、丝绸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更是对丝绸文化、杭州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82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