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觅“音”之行,任重道远-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觅”音社会实践团

觅“音”之行,任重道远

  ——山东理工大学“觅”音社会实践团

  本次觅“音”社会实践团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聊斋俚曲为初衷,深入淄博市淄川区,围绕聊斋俚曲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实践。

  实践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淄川区留仙湖内的“聊斋俚曲剧团有限公司”与剧团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次日实践团跟随聊斋俚曲剧团下乡表演,在淄川区许家村实地欣赏到了聊斋俚曲的魅力,并在后台采访了演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剧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剧团内部现有演员、乐师、后台工作人员共计50余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多是退休老年职工、老师等组成,这些老艺术家们不顾高温天气,穿着厚厚的演出服在舞台上为广大乡亲们献上一场场久违了的俚曲戏。没有固定工资,没有专业设备,露天的表演,真挚的热爱,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们身上的精神,聊斋俚曲之所以能传承几百年的时间,靠的就是他们的坚守。

  与此同时,在与当地群众的调研采访中,我们能从他们的话语中听出对聊斋俚曲的那份骄傲以及他们对俚曲的欣赏,希望它可以走的更远,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说,我们很欣慰能够与他们亲切交谈,聊斋俚曲的诞生是源于蒲松龄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它的传承更是基于艺术家们对俚曲和生活的热爱。实践团一行从剧团到许家村,从聊斋城到蒲翁故居,从一个演员到一个团体,我们看到最多的便是坚守,默默无闻,心怀挚爱。

  为了更好的了解聊斋俚曲的起源和历史内涵,实践团的之后两站,来到了淄川区聊斋城和蒲松龄故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蒲翁,不一样的俚曲。

  在《聊斋志异》写成之后,为了让它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蒲松龄先生用独特的表演加以曲调创作了聊斋俚曲,俚曲的语言采用淄川区当地的白话语,这使得聊斋俚曲通俗易懂,在淄川当地广为流传,后经俚曲的传承人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了解到的聊斋俚曲。这不仅仅让我们深思,一个作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不仅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更需要依靠他的想象和坚守。“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直至年逾花甲,蒲松龄先生方才逐渐搁笔,这一写就是大半生。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但他从未放弃过,这种坚守可能来源于艺术家的信仰——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在聊斋俚曲剧团的老艺术家身上依然传承着,这是一种使命,聊斋俚曲之所以能传承几百年不断,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热爱生活的俚曲师傅在坚守着。

  此次关于聊斋俚曲的实践。我们最初的目的是调研聊斋俚曲的历史内涵的发展前景,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慢慢地被聊斋俚曲所吸引,但也为它的传承感到深深的担忧。

  一方面,对于戏曲类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传承人老龄化一直是此类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难点之一,如何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加入成为了延续俚曲文化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多加关注聊斋俚曲,宣传聊斋俚曲,为聊斋俚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当然各方面也都在努力,我们看到了淄川当地有聊斋俚曲少儿艺术团这样面向少儿的机构,聊斋俚曲剧团有限公司在各中小学开展俚曲培训班,山东理工大学组建了聊斋俚曲社团,觅“音”社会实践团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的宣传聊斋俚曲,弘扬俚曲人的精神。

  另一方面,资金也是聊斋俚曲传承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没有大量的资金,导致演出条件跟不上,演员只能选择露天表演,各种道具多是自给自足。随着近几年社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对聊斋俚曲的传承也采取了很多支持,淄川区区委区政府每年拨款给聊斋俚曲剧团,最大可能的帮助剧团解决问题,省政府也加大了对聊斋俚曲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对于聊斋俚曲的传承,不仅仅需要业内人士的努力,也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其实聊斋俚曲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后生,只有我们行动起来,砥砺前行,聊斋俚曲的未来才更有希望,中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更有未来。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们收获颇丰,在以后的日子里,觅“音”社会实践团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7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阜师范大学:深挖篆刻艺术内涵,探寻篆刻艺术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 王伟钦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齐心付出,共享收获 ——记“育苗”实践队新闻组采访实录
新闻组的组员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学校办公室,他们的工作成果都是通过一篇篇推文和新闻稿反映。作为新闻组的一员,我想通过最清晰的镜头告诉大家新闻的日常,因此采访了新闻组副队长林琅和组员陈采芬,她们的话语质朴,道出了对新闻组及实践队最真实的感受。…
温州大学溯初学堂附二医暑期实践队|创意纸盘,点亮世界
2018年7月24日的清晨,是新一天的开始,太阳还未显现,羞涩地躲在云层的后面。温州大学溯初学堂附二医暑期社 …
山东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留住记忆中的郭北口村
  7 17下午,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彭心童梦”团队跟随鄄城县彭楼镇郭北口村书记刘希涛走访了部分村民家庭。郭北口村历史悠久,传说是“华胥故里”。  通过走访村里的老人发现,郭北口村曾经叫做仁智 …
书香浓浓寄真情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捐书活动 2018年7月23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花曜夏乡”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铜梁区蒲吕街道葫芦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了为社区捐书的公益活动。…
山东大学“浩气荆楚“专项调研组赴大同镇李山村:沧海桑田四十年,李山致富话发展
为深入贯彻“沧海桑田四十年,青春实践话发展”的实践主题,山东大学“浩气荆楚”调研组来到湖北省黄冈市大同镇就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的发展变革进行调研。7月23日,调研组走进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李山村进 …
山东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7月17日,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彭心童梦”团队开始了针对彭楼镇何庄小学的第三天支教。团队成员刚到,小朋友们就迫切地问“老师,你还能再教我们两天吗?”,支教活动虽然进入了尾声,但团队成员真诚 …
青春飞扬,你我同行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7月23日8:30,重庆师范大学三下乡志愿者队伍“青春飞扬& 8226;花曜夏想”来到了葫芦社区开始了第五天的教学活动。…
一纸 一笔,调研人 在路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发展更是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人们对以农村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 …
光灼盛夏,花开铜梁
2018年7月23日,这是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花曜夏乡”志愿服务队来到铜梁蒲吕街道的第五天。在前几天的课程中,志愿者小老师针对当地小朋友们的需求开展了简笔画、填色、书法和折纸等…
岭南师范学院“暖梦”社会实践队陈嘉怡开展简笔画特色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暖梦”社会实践队在茂名市化州播扬镇文龙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艺术课程,其中,简笔画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形式成为该系列特色课程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