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长扁,担宽扁,担绑在扁担上......”三年级的邓嘉怡磕磕绊绊地念着绕口令,听到她的断句后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邓嘉怡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没关系,已经念得很不错了,我们给嘉怡同学一点掌声好不好!”志愿者蓝剑锋带头鼓起了掌,邓嘉怡红着脸坐下,眼中都是兴奋。
这一幕发生在石柱县大沙小学的暑期支教课堂上。7月20日,来自重庆大学的志愿者蓝剑锋给三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节推普课程。
重庆大学志愿者正在上课 吴小玉/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需要,团中央学校部联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于2018年暑期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1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在贫困地区推广普通话。重庆大学五彩石暑期支教调研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赴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石柱县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并在此次支教活动中加入普通话推广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培养石柱大沙小学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在课堂上,志愿者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假如没有普通话》,视频中的人看着电视里的电视剧,语言天南海北,有广东话、上海话、东北话、四川话,让同学们了解到多种语言导致了沟通理解的困难。看着视频里面因语音不通带来的误会,孩子们都被逗笑了,这个视频告诉了小朋友们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普通话的重要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陈彦潇抢答成功并站起来大声朗诵《相思》这首诗,但是由于朗读时没有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她所在的小组没有得到加分。推普课堂上,志愿者以抢答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学习普通话,抢答氛围极其高涨,有的同学看到其他组得分比自己多,甚至还没看清题目就立马站起来了,但是抢答成功后发现不会读,随后又摸摸鼻子悻悻地坐下了,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哄笑。
志愿者在将散文《荷塘月色》展示在ppt上让同学们分组朗诵。陈炳瑞用饱满的情感,给大家念完了一段对荷花的描写,读完之后他说:“这篇文章用普通话读起来很美。”
课程结束时志愿者蓝剑锋告诉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关键在多听,多说。希望同学们能多多朗读名家名篇,诗词经典,这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方法。一堂欢乐的“推普课“很快进入了尾声。经过比拼,最后积分最多的小组同学得到了笔记本作为奖励,小朋友们对于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石柱大沙小学小学生认真开心地学习课程夏子惠/摄
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人们日益扩大的交往消除交流隔阂和自我发展的迫切需求。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普通话已经成为一门通俗语言,学好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孩子们克服语言隔阂,还利于促进社会交往,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62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