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大学里的第一次暑假,心情愉悦溢于言表,自然是不能浑浑噩噩废了这个暑假。由于大一学得的也都是些基础的东西,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仅停于皮毛,还没什么工作能力去寻些实习单位略施拳脚。于是,同社团一群热爱手工的小伙伴们结伴,组成“问艺”实践团,一同前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我们对实地进行了考察,对博物馆群落进行参观,其中有刀剪剑馆、扇馆、伞馆和工美馆。之后,我们作为志愿者体验了工美的日常工作,对杭州的工艺美术发展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一些访谈内容、问卷,对大众进行了工艺美术关注度的调研。
初来博物馆群,只见古老样式的小屋静立在清波荡漾的中国大运河旁,花木盆栽摆满前厅后院,绿藤花蔓爬满屋檐古墙,虽是现代之物却透着古朴的气息。这条街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简单地古朴化,道旁的店铺不是关于中医药、古琴、丝绸、陶器等传统手艺,便是咖啡厅、茶馆、甜品店等可让人静坐的地,这有的是大伯大妈于亭下遛弯闲聊,没有节奏感强招揽顾客的音乐,仿佛吾在此并不在乎赚多少就是图个休闲。踏上这青石板路便有了叫慢时光的念想,寻得阳光树影斑驳交错正好的一角,沏一杯茶水,看茶叶在杯中翻滚浮沉舒展晕染,手中再捣鼓些篆刻或其它工艺,于繁忙的城市中享受片刻清净。一人一茶一玩物,醉了一剪时光。恐怕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艺人们才能做到以艺至上,用心去完成每一件工艺品。
做手工时少不了要用到刀子剪子,于是我第一个来到的是刀剪剑馆。进馆记下的一句最简洁的介绍便是“物开一仞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极简的言语道尽了刀剪剑的发展关系,可见其历史联系之紧密。自原始社会以来,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用于劳动、捕猎、自卫等,从玻璃窗内陈列的文物,仿佛还可看见千万年前古人类用石刀骨刀划开猎物皮毛的场景,一种生存实践出智慧的感觉。有了第一步的跨越,之后逐渐发展进入了青铜时期。刀砍劈的力量大,于是常用于战场,而剑受限于力量则更偏向于象征身份,不过佩刀也有体现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的功能。之后的剪子,传的最开的老话就是“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上一辈人制造业还没那么发达,于是对质量是特别的讲究,家喻户晓便是市场。在八九十年代修剪子可是一门手艺,行家可以从一把剪子身上可看出许多故事来,自带年代的味道,这当中的生活味、人情味在当今是感受不到了的。
随后,我来到伞馆。伞的展品大多为近现代,但它在公元前1100年就已经出现了,那时用伞表示身份。在唐代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油纸伞,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随处可见。发展至今,对伞的功能和创意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挡雨是基础,要防晒还要美观,可自动收撑等等,各种创新创意也是层出不穷,与之相比,古时素朴的油纸伞仍深受广大才子佳人的欢迎,现今,油纸伞也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现在大都是大工厂批量生产,此手艺仍需后代人传承下去。伞的制作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伞面。伞面图案的绘制细致精巧,俏妙的笔尖勾勒,灵动的颜色晕染,无处不显示着大师们七巧玲珑心,妙笔生花手。
至此,不得不提扇画的艺术。扇画是中国画传统形式之一,历代画家屡有建树,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有的好作画,有的好作诗,也有的好题辞。一把小扇,艺情俱佳。其渊源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值得人好好研读一番。馆中还收藏了不少象牙制品,虽说上面的花纹雕饰精巧细腻,但吾见其并不及竹木来的有灵气,反倒带有死亡的气息,难以以一种工艺品来欣赏。人们总说物以稀为贵,说的都是为利益所趋,倘若为满足人类扭曲的审美观去残害生灵,那么终有一天人类也会为自己独特的存在而走向灭亡。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世上美的东西有很多,也有很多方式创造美、发现美。但应将美能寄托在自然和谐的物件上,才能散发出它真正的魅力。
来到工艺美术馆,可谓是一场视觉盛宴,雕刻、陶瓷、织绣、编织、金属工艺等民间工艺美术。微雕,始终只是闻其名而未见其面目,见了之后不由地为之感叹。织绣,分为手绣和机绣,机绣不乏工艺之美,但在我看来,还是手绣更为灵动、自如。这些手工艺者藏逸于民间,虽不少已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何保护与传承仍需后人不断坚持努力。我看见,每一种工艺展的隔间都设有体验,明码标价。倒不是说要以免费体验来唤起人们心中潜藏着的对工艺的追求,这样给游客带来的可能会仅局限于动手带来的快乐,而非心灵感受。而且长时间以来,对博物馆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压力,同时我还希望艺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能凌驾于利益至上,真正地肩负起传承手艺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创作过程中,将其作为一种美的创作,对美的享受。
作为对手工艺的热爱者,此次社会实践带给我的不仅是对工艺的进一步了解,更是对工艺传承的一种责任的认识。它带给我们的感受不是教科书上说教式的语言可以传授的。在学校,经历了期末考试周的疯狂速成后,完成学业上的基础考核。那段时间的我们,脑子始终是昏昏沉沉的,满满的全是理论公式,可谓是“智商”巅峰,然而我们并不知自己学此的目的为何,于是考一门忘一门成了常态。大学里这种课程求过的心理比比皆是,有的人可能确实是真心话,有的人可能只是来凑个热闹,但在我看来,无论如何,倘若此成了一股风气,那大学的存在便失了意义。
我们都说高中里课程多、压力大,学的很多都是些没有用的东西,或者说在那阶段你学的看似高大上的东西都只是为了一场高考。于是我们以为,在大学这样思想开放、活动自由的环境里,我们自习的时间会更多,学得的东西会更实际,或者是更学术更专业,因为大学里课程减少了,毕业后我们要么选择步入社会就业、创业,要么选择继续深造。但事实并非如此,同学们更多时候是以一种不自律的态度“应付”,以一种“水”的姿态对待一门课程,尤其是“水”课。再谈客观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算不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精力的磨耗,更可怕的是对求学的打击。
面对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社会实践可以带给我们许多认识、许多感受。这些感受与认识可以是专业、生活、爱好方面,但无论如何,我们的内心总是收获满满,同时也增长不少见识。浸在文字里,或行走在旅途中,都是丰富人生不可或缺的。相信实践出真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34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