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实践号召,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幸福新农村”调研观察团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进行调研走访。在走访过程中,身残志坚、一心护渠的老人李进群经常被人提起,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调研团有幸敲开了老人的房门。
一碟青菜,几件蓑衣,平凡的一如往常,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地上一个廉价的红桶和一柄斑驳的火钳。面对调研团,李进群老人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1970年,20多岁的李进群响应政府号召,加入到浩浩荡荡的修建渠首闸的民工队伍中。一天,他从渠底往坡上拉土时,附近的一台卷扬机突然失控,飞出的钢丝打断了他的右臂。伤养好后,他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又回到工地,为工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谁曾想这一做就是47年。他为了渠首,失去了宝贵的手臂,但是老人口中最常说的就是:“国家建水库调水是大事,咱得服从国家利益,我失去一只胳膊没啥,国家把渠首建在这里,我们这里的人就要保证首都喝上好水。”
说话间,老人拎起门厅里的红桶,一边走还一边向调研团介绍到,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城里打工,平常还要负责几个小孙儿的饮食起居,虽然身有残疾,但是并不妨碍他把家里经营得很好,家中几个孩子也十分支持他在渠首做环卫工作,“我的孩子都是喝丹江水长大的,我做出了贡献,他们看到日益清澈的丹江水也十分自豪。”大爷还说有一些人并不支持他的工作,但他认为别人说归说,谁说都不能改变他励志环卫的决心,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将其做到最好。
傍晚的丹江边,老人躬身熟练地将细碎的垃圾投入随身携带的塑料桶,不一会就装了满满一桶。老人惋惜地说,渠首被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好事,但是游客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垃圾,他希望来这里旅游的人可以更加注意环保。环保是当代人面临的大问题,老人语重心长地嘱咐调研团:“我总有干不动的一天,你们一定要把我的事业继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共建和谐农村。”太阳渐渐落下,余晖将老人的身影拉长,落在渠首的碧水里,我们注视着他佝偻的身影,越走越远。现代化的水渠与他格格不入,但是他的精神已经和南水北调融合在了一起。向北,向北,独臂擎起万顷碧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1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